第372章 夫妻相(本章为合并大章 四千字)(2 / 2)

走过路过的很多行人目光被吸引。

其中有不少,还都是芙鹿的老顾客。

听说上新秋季衣服。

很多老顾客给亲朋好友打电话。

呼唤他们过来买衣服。

听说买得越多,折扣力度越大。

不少人干脆直接一买,就是全家的。

对于喇叭裤。

刚开始,都还不能接受。

随着第一个试穿的客人走出来。

全场目光被吸引过去。

这裤子是真好。

时髦又洋气。

这版型看起来,让那个客人腿都跟着变长不少。

一时间,更多顾客争抢着要试穿喇叭裤。

大多数穿在身上,就舍得脱下来。

十分爽快地付钱买单。

整个店里。

原有的导购员。

加上苏琬、苏兰还有郭蓉芙,以及大山和魏敬海、靳志刚两位司机。

居然都还有些要忙不过来的样子。

好在众人也都能理解。

在柜台收银的苏琬、郭蓉芙两人。

也是手脚麻利,算账收钱找零极快。

没有让队伍排得太长太久。

这得到顾客们的一致好评。

郭蓉芙跟着苏琬一块帮忙柜台收银。

一上午下来。

整个人要麻木掉。

光是经她手的钱,都快小一万。

这一天下来。

刨去成本费、人工费。

纯利润还不得大几千?

这还仅仅只是一家店啊!

开在杭市西湖边上的一家店。

如果要是在杭市多开几家。

甚至开到隔壁市隔壁省,开到渝市去...

这赚钱不得赚疯了!

郭蓉芙之前在渝市。

独生子女、军区大院长大、名牌大学毕业、教育局铁饭碗、年纪轻轻就往上升...已经算是天选开局。

但现在。

她觉得自己跟苏琬比起来。

还是差太多。

况且以前那种生活。

根本就不是她想要的。

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和工作。

是她实现周游大好山河、环游世界的最大阻碍。

短短半天功夫。

郭蓉芙已经做出决定。

她紧跟苏琬后面。

她要开火锅烤肉店。

最好能把店开遍全国。

到时候她想去哪家店所在的城市玩,就去哪里。

那样的生活,她该有多阳光啊!

简直不敢想。

得到郭蓉芙确定的答案。

苏琬没任何意外。

从郭蓉芙下定决心辞职来杭市找她的时候。

苏琬就已经料到。

郭蓉芙绝对是个不甘心安于现状的。

正好。

公司集团在前期开疆拓土阶段,最需要这种人才。

同时,苏琬信得过郭蓉芙为人。

随着与她接触密切,有更多了解后。

她很确定,郭蓉芙是个可以担当大任的。

别看她是个女孩子。

可巾帼不让须眉。

她的很多才能,连大山他们都比不上。

好歹也是上过大学的啊。

还是复旦。

这年代,名牌大学生,那可真跟熊猫似的。

一个市里,找不出几个来。

中午苏琬和大山去附近餐馆买来盒饭。

这是上午定好的。

铁饭盒装着。

里面菜肉都有,整齐码在白米饭上,别提有多香。

铁饭盒是交着押金的。

吃完还得给送回去。

中午店里也有客人。

众人匆匆忙忙扒拉完饭。

继续进入战备等级的工作状态。

下午来店里买衣服的。

比上午还多不少。

有些是刚得到消息,过来看看上新的牛仔秋装。

还有的,是大街上别人穿的衣服好看。

上去打听询问,知道这家店的位置。

就找过来。

一直忙到晚上八点来钟。

才算清闲下来。

多出来的时间,不满一小时的,苏琬都按一小时加班费来算。

以王丽为首的店里女导购员们,累并快乐着。

今天这波卖货。

那可都是要记在提成里的。

这月没人光提成。

搞不好能上三位数!

天啊!

这比一个三口之家,全部在厂里上班的,挣得还多。

王丽作为主管,拿到的更多。

她心情无比激动,同时很感激苏琬当初的提拔。

果然好好跟着干,绝对没错。

她还听魏敬海、靳志刚他们小皮卡卸货的时候说起来过。

说那个叫大山的高个子年轻男人,就是在庐县时候,就跟在苏琬老板身后混的。

现在苏琬叫他来杭市,就是准备再开一家店,让他当店长。

她们现在服装店店长,由虞巧柔换成郝国成。

但看这个架势,以后绝对得开分店。

她如果干得好。

说不定也能捞个分店店长当当。

那提成,得比当主管更多啊!

而且以后见识的,也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

晚上忙完。

拖着疲惫身躯回去休息。

这几天是苏琬、郭蓉芙、苏兰睡一张床。

刚开始,三人凑到一起,那话就跟说不完似的。

郭蓉芙聊渝市的特产。

苏琬和苏兰跟她说杭市的风光和淳朴民风。

但今天。

三人一挨床就睡着。

那是半点不想张嘴说话。

太累了!

下午时候,苏琬已经让大山去外面看看。

找几个临时的过来帮忙。

主要是把拿出来的衣服,及时规整到货架上。

帮忙维持店里秩序。

打包衣服的事,肯定要店里的女导购员们来做。

她们是经过简单培训上岗的。

衣服打包这块,叠的整齐规整。

不会说一整团塞进袋子里。

那多难看啊。

苏琬她们很快进入甜蜜梦乡。

而在庐县。

有人彻夜难眠。

整个朱家村制衣厂,连夜加班加点赶工。

还没有加班费的那种。

但,么得法子。

谁叫她们都姓朱呢?

这制衣厂,明面上是朱家村的。

实际收益全进朱大舅、朱二舅兄弟俩腰包里。

因为姓朱,说啥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

他们可是给她们各家各户提供工作,发工资的。

所以工资发的比别的厂里少就算了。

居然还让加班,不多给钱。

现在整个朱家村制衣厂,女工们两班倒,赶制衣服。

每人上班十二小时。

就是铁打的身体,都遭不住。

朱二舅看着灯火通明的厂子,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他对着身旁朱大舅,洋洋自得解释:

“等这批衣服做出来,咱们绝对能打他们郝家庄一个措手不及!”

“就是那个村姑,真敢狮子大开口要价,几张破纸,要咱们五十张大团结!”

“这辈子怕是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儿吧?”

“不过没事,等衣服做出来,五百块钱那都不是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