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个追问,李欣只好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可以说,‘宝宝为啥这么大声?是兴奋吗?还是着急了?’
——就是,家长用语言描述孩子的情绪,越细致越好,并用短句、用孩子熟悉的词,不确定的时候就多问‘你感到什么什么,是不是?’孩子表示不同意,就换一个再问,直到他确认了,再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去细化描述。
还有,家长可用语言描述孩子现在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表达方式还是前面那样,好跟孩子确认他所面对的情况,并鼓励孩子自己描述。当孩子能用语言表达清楚情绪和处境了,大多也就不喊或不哭了。”
“哦哦,我想起来了,你开始跟宽宽说话时,就是先描述了他的情绪,跟他确认是不是着急问问题?”
“是的是的,您观察得很细致,就是这样子。”
曾女士面露难色地说:“但要做到这点,也需要家长能静下心来去观察孩子吧?哎,那好难啊,我一听到孩子乱说话或闹情绪,我就已经很生气了……我要怎么能静下心来去观察孩子呢?”
“这个情况的确也很常见的,”李欣继续回答,“针对这个,我有一项反复在自己和别人的育儿过程中验证过的方法,供参考哈:用相应的、恰当的关键事实去回应情绪,就可最快获得平静,所以我们可以先为自己找到‘我忽视了的关键事实’。
举个例子哈,当一个孩子在吃饭前突然哭,家长不知道为何,那就难免会心急;而一旦证实了,孩子只是饿了才哭的,那家长就会马上去找食物来给孩子,而不会再有‘心急’这个情绪了。在这个过程里,就是“孩子只是因为饿了而哭”这个关键事实,让家长平静下来的。”
这段话让曾女士听了便陷入了思考,她一边想,一边说:“哦,就是说……其实我们观察孩子、帮孩子描述情绪和当下情况的时候,也是在帮孩子找‘关键事实’,对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帮孩子管理情绪,根本上都是一样的?”
李欣为她隔空点赞起来,“太对了,你这个理解特别到位!就是这个话!”
恰在此时,李欣手机上10点的闹钟响起了,曾女士还特意招呼宽宽出来,一起向李欣道谢、道别。李欣照例完成了收尾工作,然后又被工作群的信息提示声叫回了电脑上。
她看到丁宏在3人小群里说,他拟定出镜人选的确定方案的时候,想着,应该找一个销售能力特别强,书籍也好商品也好,什么都能卖出去的人吧?但这样的人我们团队里并没有,其实就只能招聘了。
这个话题着实让李欣有点意外,因为,她以为,丁宏今天找她,至少要把之前说好的两种选人方案的成本预算提交上来了,大家再根据预算评估性价比。谁知却是这样讨论这个话题,这不就意味着,他压根没有做之前说好的两种用人方案的预算吗?
这让李欣感到十分无语,一时不知能说什么。但再次细看了他提出的理由,李欣又觉得自己对咨询公司的定位还是要跟他强调一下,于是她就敲了几个句子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