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医生:“那孩子们听了,还有别的反应吗?”
李欣:“她们一直在观察,听完我的话也很平静,我也有问她们,‘会觉得害怕吗?’她们都专注于观察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并没有用过多的想象去吓自己,也就没有害怕。
所以,我的总结是:最好是有一个能体现生命过程的现象,带孩子去观察,去让孩子自己看到生命的到来和离开。当孩子有自己的观察,这个话题就比较容易交流了。”
谢医生:“嗯嗯,有道理,我女儿听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喜欢各种昆虫,我带她去捉个蝉呀,蚂蚱呀之类的小虫子,放昆虫观察盒里观察几天。”
李欣:“这个主意特别棒!这样的观察就更可控了。我们当时,大约也是运气好,遇到的那个小仓鼠事件,在表面上看是没有任何血腥扭曲画面的,就是比较安详的自然死亡。所以就比较适合观察。”
这时,会场里的另一位医生爸爸说:“我女儿小时候经历了我家里老人家的去世,所以这个问题她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时不时会问我和她妈妈。然后我们就买了一本叫《爷爷变成了幽灵》的漫画书,读给她听,那本书有点体现了小李老师说的那个过程。女儿听完实实在在地伤心哭了一次后,就没再问了。”
李欣听了,举起手向着这位爸爸点赞,“这个方式也特别好,实在是用心了。”
这天的交流大家都十分走心,这是让李欣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的。萧雨也听到了不少新老朋友都在称赞芝芝和兰兰的有礼貌、有主见、自我照顾能力好,这让他对李欣的支持更坚定了。
因为他直接地感受到:在李欣的安排下,孩子们的确成长得越来越好;而且,经过了这么多不算顺利的工作过程,李欣依然没有放弃育儿咨询工作,还越来越精深而专业了,这让萧雨感受到了她坚定前行的意志力与使命感。
萧雨深知,当家长忙于争执与证明自己、而不去观察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时,身处其中的孩子,会有多么的绝望——恰如他自己小时候一样。他也体验到了,被认真观察、真诚尊重、并恰当满足了成长需求的孩子,又是多么的健康幸福。既然如此,他如何能不支持李欣的工作呢?
萧雨在听众席里带着芝芝兰兰,看着讲台上自在自如、有问必答的李欣,愈发觉得,她今日分外地光彩照人。萧雨听到兰兰问:“爸爸爸爸,妈妈今天怎么这么好看?”
萧雨笑了,“妈妈哪天不好看?她天天都这么好看,只是今天特别开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