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1 / 2)

9月初的广州,依然酷热无比。这天站在电脑前,结结实实忙了一天的李欣,虽不免劳累,但因为都是通过文字交流完成的工作,就并没有太多心理上的消耗感,相反,她还收获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当天晚饭后,萧雨和李欣一起完成了各项家事,直到晚上孩子们都顺利早睡。

到李欣自己做睡前准备时,她洗完澡换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真丝睡裙,开心地跟爱人聊起了新鲜的工作体验。

萧雨听出了她的成就感,也十分为她高兴,他不禁拿起床头的那本《庄子注疏》,翻出了外篇中的《天道》,指着其中一段给她看。

那是制作车轮的一位高手师傅“轮扁”,在回答齐桓公的质问时所说的话:“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来来来,文科高材生小李老师,帮我解一解,这段话是啥意思?”萧雨笑着问她。

李欣接过书,一边看一边回忆自己曾经的理解,然后回答:“臣也只是以我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件事。砍削木材做车轮的时候,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只有不徐不疾、不宽不紧才行,这个分寸,我在手上做到了、而后才会在心中明白,嘴上说不清楚,却有规律存在于在其中。

臣不能把这个技艺关键直接跟我的孩子说清楚,臣的孩子也不能直接从我这儿下载技艺,所以我都要70岁了还总在制作车轮。

类似的,古人和他不可言传的分寸感也都一起逝去了,那么您所阅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嘛!”

“哈哈,厉害!”萧雨由衷地鼓起掌来,“我看你现在的状态,就有点‘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意思了哦?恭喜恭喜!”

“不急恭喜哟,我们才开了个头而已!现在想想,我做面对面育儿咨询之初,刚给大家科普反馈式饮食的时候,也曾是开头形势大好呀!哈哈,所以开头好也不能太早高兴,只能说明这个项目可以继续做!”李欣放下了书,坐在梳妆台前一边护肤一边很理智地说。

“哎,”萧雨有点委屈,“居然妹起作用?我害想着,把你哄高兴了,接下来就可以喃排得明明白白儿的了……”

“哈哈哈!”这让李欣乐不可支起来,“你说啥?”

“妹啥!”萧雨一翻身背着李欣躺下了,“我先睡了,晚安!”

“别呀,”做完了护肤的李欣关了灯,坏笑着也躺过去,“你预备喃排啥来着?”

萧雨一听就开心了,又翻身面向着李欣:“那你可以放心,交给我,包你满意!”

夏风沉醉的夜晚,与爱人不负良宵,事后双双口舌生津、遍体舒泰地睡去,自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