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人也在家里盼着安姐儿,只是她人在宫里,所以他们只有等着而已。
这不,安姐儿一回来,就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
萧母拉着安姐儿的手道:“可算回来了。不过,我怎么感觉你还瘦了呀?”
严舒窈细细打量,果然,安姐儿看起来略显疲惫,“估计是在宫里牵挂我们,这才轻减了些。”
安姐儿笑着回应:“可不是嘛,我天天都想着家里人呢。”
只能这样说了,不然总不能说她在宫里吃不好睡不好,偶尔还要给不太喜欢她的太后请安,被嫌东嫌西吧。
萧母立马有的忙了,家里的好东西可不少,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了。
之前在并州,萧母还有生意忙活,这会儿到了京城,每日却只能吃喝睡了。
好在家里现在有她的用武之地,然后,安姐儿就开始了每日被投喂,痛并快乐着的生活。
虽说萧家人留京是为了年底的宫宴,可这会儿离着过年还有些日子,严舒窈闲不住,刚好李盼儿手底下事情多,就交了些到严舒窈手上。
严舒窈最近需要负责的,一是京城附近的女子学堂,还有一些陈年旧案,再加上李盼儿手底下的一些生意。
特别是快到年底了,就更加忙碌些。
严舒窈不仅自己忙,她还带着安姐儿一起忙,本来还打算拉上郑意的,可郑意已经被李盼儿安排到户部去了,现在郑意是正儿八经的六品京官了。
这还是安姐儿第一次没有人陪同,独立处理事情,不过她好不容易被萧母补起来的肉又开始掉了。
这天,安姐儿又一次往退学的女子家里去劝学,受到了对面一大家子的谴责。
“也不知道你小小年纪安的什么心,我家大妞已经十五了,人家都相看好了,眼看着就要嫁人了,怎么可能还去学堂。
大小姐,你就放过我们吧,我们家贫,她能识的几个字已经不错了。
而且我们家已经算不错的人家了,又不是卖女儿,给她找的可是好人家,她一进门就能管家里杂货铺的帐呢!”
安姐儿不死心,她对着退学的女子道:“你呢?是何想法?是想回学堂继续学习,还是听你家里的意见,退学嫁人?”
那女子迟疑的看看家里人,又看看安姐儿,而后低着头道:“我听我娘的。”
安姐儿恨铁不成钢,转身就走。
安姐儿哪里能想到,在京城,女子学堂的影响力居然比不上北地,这事放到北地,只会在早些年间出现。
现在北地家家户户都知道女子进学一样可以考取功名,而且平日里官府还有补贴,所以再北地劝学的很少,大家都很主动。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足以证明以严舒窈为首的北地官员做的很不错。
所以,在京里遇到这种事情安姐儿才更加气愤。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可她心里依旧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