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虽然从聘礼中,看出了四国子弟也均是真心实意想要求娶温舒窈。
但她作为母亲,仍然有自己的考量,“游牧民族,盛行收继婚制的习俗。
“即便西夏太子与辽国二王子,此刻是真心相待。但天有不测风云,日后两国的形势,并不会以你我意志而定。
“乐安若真嫁至西、辽,夫君一旦亡故,此般折辱之事,如何承受得了?
“恭亲王,乃晋国摄政王。如此厉害人物,若是婚后生了倦意,乐安这般性情纯良的孩子,如何逃得开如他那般,城府深沉之人的掌控?
“萧宰相在吴越更是一手遮天、权倾朝野。若是乐安婚后不经意之间,得罪了他这位公公,或是夫妻二人有了龃龉,萧宰相下令给萧渊纳妾,乐安困在萧府,又当如何自处?”
刘皇后最后还是坚持最初的想法,“陛下,臣妾还是觉得乐安留在京城,招驸马最为自在。
“这段时间傅世子带着乐安微服出游,一番情意、处处熨帖,臣妾也看得十分清楚。今日所呈请婚书更是字字肺腑,聘礼也是诚意满满。
“乐安若是不排斥世子哥哥,便先定下婚约,以此推了其他四国的请婚。日后再慢慢同世子相处便是,婚期都依着乐安的想法来。”
周恭帝认真听完皇后的意见,再看向坐在另一边的温舒窈,“乐安以为呢?”
温舒窈回想起她离开宴席时,五人头顶因为这场请婚之争,纷纷上涨到95-100%的好感值。
她对他们的爱意没有丝毫怀疑,对她与他们婚后的生活也并无太多顾虑。
就算是嫁去西夏、辽国,若他们真的遭遇了不测,那她也能脱离这个世界,避开收继婚制的结局。
只是上一个世界的经历告诉她,爱一个人,难免会为对方考虑。
在梁朝,她是帝后的掌上明珠,是自由的乐安公主。
嫁去他国,她的身份就变成了王妃、太子妃、世家夫人,免不了承担起贤内助的责任,出席各种场合,学习新的习俗、繁琐的礼节,与四国的皇亲国戚等人社交。
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的人的认知和观念不同,她为人处世也不可能不顾及未来夫君的名声。
那她想过如今这般随心所欲的日子,就很困难了。
她这具身体的年龄只有14岁,离发育成熟至少还有4年。
在14岁就可以出嫁的古代世界,光是把婚期定到四年之后这件事,就可能会在其他四国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那四个攻略对象,要么是各国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要么是真正的执政者。
为了梁朝公主的婚约,空悬正室之位四年,朝堂与民间会有多少非议?
而现在的形势,她不选出一个婚约对象,各国使团一定不会轻易揭过求娶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