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和泽,年十八,辽国二王子,契丹八部联盟首领可汗嫡子,太子的有力人选。
少年将军,意气风发,桀骜不拘,有万夫难敌之威风,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听从父汗的命令,耶律和泽带领契丹贵族子弟,也前来梁朝参加游学会,同时也完成父汗交代的契丹与梁朝联姻的任务。
耶律和泽的么敦(母亲),与契丹可汗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可汗对耶律和泽这个英勇善战、性格阳光开朗的嫡子,也非常喜爱。
因此虽然给了他这个任务,但并不强求联姻的人选一定要是他本人。
契丹可汗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娶一个喜欢的姑娘。
耶律和泽从小接触的女性,都是草原上长大的姑娘,性格豪爽、洒脱、大大咧咧,骑马、射箭、耍鞭子样样精通。
他虽然还没有遇到心动的姑娘,但一直都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喜欢中原女子那种,言行举止都受礼节限制,娇滴滴,文绉绉,被他一瞪就会吓得哭哭啼啼的模样。
于是耶律和泽就是抱着来中原游玩,在围猎时能和各国皇室子弟切磋一下的想法,抵达了梁京。
但一切的假设,在遇到心悦之人的时候,都不复存在。
耶律和泽向腾格里(天神)发誓,他从未见过像乐安公主这样美丽的女子。
他的汉语老师,曾经告诉他,在中原,漂亮的女子,常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
他以前学汉语的时候,只认识这几个字,听过典故之后也想象不出这些字眼代表的究竟是怎样的美人。
但此刻,在梁朝的接风宴上,在见到乐安公主的那一刻,他突然觉得,中原人说得没错。像公主这般仙女下凡的美貌,自然是一切生灵都会甘拜下风,羞于同她比较的。
人比花娇,是耶律和泽对乐安公主的第一印象。
宴会中,耶律和泽同观看演出的乐安公主对上了视线,立马露出一个潇洒帅气的灿烂笑容。
公主礼貌地回了他一个微笑,在耶律和泽眼里,却是柳叶眉蓉一笑开,万般风情绕眉梢。
他觉得他以前的想法实在是太愚昧无知,太过狭隘刻板。
他此前情窦未开,不正是说明他虽然欣赏草原姑娘的豪爽,但可能并不喜欢这种类型。
而他喜欢的,恰恰就是乐安公主这样温柔大方,娇媚可人,能让他生出无限怜爱和保护欲的柔弱女子!
西园雅集,时隔多日,耶律和泽再次见到了晚宴之后,就心心念念的姑娘。
见她坐下作画,立刻凑到案几对面观看。
他的汉语老师,虽然也曾教过他抚琴作画,但他既没有这个天赋,也没有那个耐心。
因此,见乐安公主几笔就于纸上勾勒出一支梅花,眨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鸭子就跃然纸上,心中惊叹连连,脸上也满是欣赏。
等她落笔,迫不及待地就用他搜罗遍记忆找到的,曾经学过的中原诗词,夸赞起来。
“这便是你们中原诗人所说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了吧!呼之欲出,惟妙惟肖!”
曲水流觞,不到两轮,就用光了他的诗词积累,所幸草原儿女酒量都不错,他更是千杯不倒,罚酒只是小菜一碟。
耶律和泽看着乐安公主,不费吹灰之力便出口成诗。不禁在心里感叹,公主真是聪慧过人,才貌双全!
心中的悸动也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