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磾无奈只得退出,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允这种作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而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创作的保障。
如今像王允这样不重视贤才,切断国家的命脉,阻碍国家经典的流传,难道能维持久远吗?
可怜蔡邕最后冤死狱中,之后文武百官和士大夫对蔡邕的死议论纷纷,王允这才真正明白蔡邕的确罪不及死,后悔莫及。
董卓死后,王允在如何安排和处理他的旧部时,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而这正是王允最后走向灭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的部下,吕布也多次相劝,可继而王允又对群臣解释说,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所以不得已听从董卓差遣,犯了错误。
现在如果给他们突然加上恶逆的罪名,而且特定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心理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上上之策,还不如让他们承受惩罚。
吕布又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准。王允平日却看不起吕布,以剑客对待他。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不和了。[9]
凉州兵是董卓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强,而且对董卓最忠心,董卓死后如何处置凉州兵,是关系王允本人和东汉政权的大事。
王允企图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取缔全部凉州兵,并且计划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
可是后来有人对王允说,凉州兵素来害怕袁绍,畏惧关东兵,而今如果派关东兵去解散他们,凉州兵人人都会担心性命不保,这样,很容易引起兵变和混乱。
还不如任命皇甫嵩为将军,去担任凉州兵的统帅,并让他长期留在那儿,以便安抚军心。
王允坚决反对这样绝对不行,关东兵是反董卓的义兵,与我们是同一条路线,现在董卓已死,如果继续把他们屯驻在险恶之地,虽然安抚了凉州兵,但是关东兵将领会疑心我们不重视他们。
凉州百姓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
凉州兵将领本来就成了惊弓之鸟,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虑,当他们得知王允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更是惊慌。
绝望的凉州兵寻思,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于是他们迅速召集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见机起事,并且互相传告。
蔡邕只不过受了董卓的一点厚遇而已,王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杀了,对于我们不仅没有丝毫赦免的意思,反而想剥夺我们的兵权,置我们于死地,我们除了联合起来别无选择。
当时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将领是李傕和郭汜,他们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誓师进发都城长安。
东汉官兵不堪一击,不久李傕、郭汜的部队便攻陷长安,吕布慌忙领兵出逃,在青锁门停住,招呼王允一同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