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赵郡李氏(三)(2 / 2)

杨叔元最终被流放康州,时人以温造不杀杨叔元为遗恨,大中二年李绛本拟与李岘等三十七人共绘像于凌烟阁,但他的画像最终被唐宣宗留在宫中。

李绛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的道理劝谏宪宗,劝其选贤举能,任贤政治,并提出贤则当任,任则当久的主张。

他任宰相期间,曾多次建议唐宪宗削藩平党,并积极参与谋划,利用藩镇内部矛盾,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藩镇势力。

李绛喜实厌虚,在朝勇于犯颜直谏,他曾说身居国家重要职位,只图惜身不敢直谏,是臣辜负于君王。

若臣子为国为民不看圣上脸色说话,敢于做出不顺从圣上的事,而被治罪,是圣上负于臣子。

宪宗听罢很受感动,说道卿告朕以人所难言者,疾风知劲草,卿当之矣,李绛还反对大臣无原则奉迎上意,粉饰太平,为此,常与人争辩殿上。

宪宗曾称赞道李绛绛言骨鲠,真宰相也,李绛在任华州剌史时,还禁止猎捕鸟兽,以保护自然生态。

唐宪宗元和三年权宦吐突承璀要整修安国寺。他依仗权势,擅自立了一个《圣政碑》,并请求翰林为其撰写碑文。

时任知制诰的李绛听到消息后,立即向宪宗上奏,直斥功德碑的弊端,陛下布维新之政,划积习之弊,行前王所不能行,革历代所不能革,四海延颈,日望德音。

今忽自立碑,以示天下不广,彰满假之渐,招矜炫之讥耶,陛下治国很有成就,有目共睹,却要立功德碑,自我炫耀,难道是想招来天下的讥笑吗?

圣德、皇猷岂是能用一块碑几行字所能概括的,如果真要立碑,反而有损形象,高祖、太宗创开元、贞观盛世,也未立碑,难道陛下的功德还能超过先祖吗?

尧、舜、禹、汤、文、武,皆无立碑之事,历史上只有秦始皇游泰山立过碑,为百王所笑,万代所讥,史称为失道亡国之主,岂能追秦皇暴虐不经之事,而自损圣德?

何况此碑在安国寺内,碑文本应记载与寺院有关的内容,如记载陛下的功德,实在是不伦不类,请陛下特令罢修。

宪宗览奏后,不好发作,只好说李绛是忠臣,命人把碑拽倒,吐突承璀当时正在旁边,不高兴地说碑体积太大,恐怕拽不倒,慢慢拆吧,实际上是心存侥幸,想暂缓执行。

没想到宪宗正在气头上,听罢即厉声喝道拽不倒就多用几头牛拽,吓得吐突承璀再也不敢吱声,只好动用了一百头牛,把自己费尽心机立起来的碑拽倒了。

李绛有文集二十卷及论事集二卷,今存《李相国论事集》、《李深之文集》等。

他平生好医,在闲暇时曾编集《兵部手集方》三卷,可惜早已亡佚,《全唐诗》录其诗两首、联句两首,《全唐文》录其文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