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业修道忏悔的思想是修行的灵魂和精髓,是成就佛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扫除障碍,走向佛道的重要法宝。修道要有新的思路,消业要有新的突破,忏悔要有新的方向,这些都是成就佛的思想。
作为一名佛教徒,在进入佛法大门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把你过去的思想扭转到佛道的思想,改变过去的不端行为,开发新的智慧,做一位敢作敢为的人,自己的缺欠必需要承认,而且能改变,这样才能叫做步入修道消业正轨之人。我们在步入修道消业正轨的过程中,必要强调知与行的辩证统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与实践不结合,你的缺点永不会改变,罪恶无法改善,凡心也将无法超越。
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缺点,然后再去进行改变;要从忏悔的理论上搞清楚为什么要忏悔、怎样忏悔,都忏悔哪些方面?怎样防止一切不利于成就佛与消业的妄想与观念,把一切不利的思维和行为都要扭转过来,转向佛道。在实践中我们要以佛法为指导,从执着妄想里跳出来,破除无明和我执的网罗,才能消除无始劫以来积累的业障。在忏悔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欠,然后选好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最后运用很多种方法来坚持不懈地修行,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消业和成就佛的思想和行为。但消业修道忏悔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常修常观的主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勤奋与努力。
如果你想进行消业修道忏悔,首先你要知道消业修道忏悔的基础与过程是什么,如果你把握不了这一点,则无法修道与消业。消业修道忏悔必要依靠“四力”和“五大忏悔修法”。
我们首先要依“四力”的方式修持,通过“四力”诀窍来消除业障,不让它再生起;再也不犯错误,也不会堕入轮回。“四力”诀窍是显宗和密宗共同的消业诀窍。《总区加布》讲:“现在你有权决定自己的前程,净化业障很快会消除。那就是用“四力”的方式忏悔。”所有一切的忏悔方式不具备“四力”的是不存在的。《续部》:“过失的根本,用“四力”去忏悔,净化所行恶会产生空性真理。”“四力”是消业修道忏悔的最根本基础。忏悔的基础四力为:1、厌患对治力,2、所依对治力;3、现行对治力;4、返回对治力。
厌患对治力
第一,厌患对治力:也是知晓过错的力量。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在哪里?如果我们连自己过错的地方都不知道,那又如何去忏悔呢?所以我们必须要发现和认识自己所造的恶业,不然不会后悔,更不会去忏悔。我们无始劫以来身陷在轮回里,无论是今世或过去世,我出于无明和执着,所犯下的一切罪业,或者劝他人造下的罪业;还有因自己被愚痴牵引,随喜他人恶行而造下的诸罪业;过去我们不知,但现在醒悟到这些罪业的过失,知道了过去所作所为大部分是过错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后悔或厌患自己以前所造的种种恶业,我们为自己过错的事而后悔犹如喝毒的人一般,或杀人进入监狱一般可怕而生起厌患之心。
现在的人很难发现与认识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所以他们造下了不可思议的恶业,我们在过去无法计算的时间里死死生生的流转于轮回之中,自己造过不可思议的恶业,过去世造过的恶业也许记不起来了,单说今生,自己身语意造的恶业,多得根本无法计算。比如,你请客吃饭时,安排其他人杀鸡宰鱼,你以为这样自己没有罪业,殊不知此举与你亲自杀生之罪业无有区别,而且听说某人造了罪、杀了人等就特别高兴,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也在造业,也许一般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无所谓、很平常,但从因果上讲,虽然你没有亲手去做,可是你的一念随喜,与亲手杀生是一样的罪业。我们每天在吃肉,肉从哪里来?以杀生而来的,你吃肉没有罪吗?因为杀生的来源于你,如果你不吃、他不吃、我不吃,还有人杀生吗?同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犯造十种自性罪,而自己还没有发觉,比如说,大家认为,人杀鱼炒菜吃掉它没有罪,是天经地义的看法,这些只是今生的恶业。有的人烧杀抢掠、坑绷拐骗、逼良为娼、假公济私、持强凌弱、制造假药、贩卖毒品,创造核武器的人造做了多么大的恶业啊?我们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在此三乘戒之根本与支分学处,我们自己想想犯了多少?而在无始劫来,我们造的业又有多少?凡夫根本无法去计算,但是,自己心里肯定很清楚:造的罪业肯定是无边无际的,要不然自己不会堕入如此深的轮回。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意愿上讲,谁都肯定不愿意去受痛苦,可是偏偏不停地造作受苦之因——恶业,这都是由于自己无知愚昧而造成的。假如我们像那些具有高深证悟的大成就者一样,能明察三门一切作为所招致的后果,就不可能再造作招致痛苦之恶业,也不会去劝别人造罪。但我们尚未达到圣人的境界,根本觉察不了自己犯的罪,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也经常不自觉地作出很多犯罪的行为,比如说,当自己的怨家对头人遇到灾难,或者他家里死了人,或者家破人亡时,内心深处就产生欢喜心,幸灾乐祸;有些坏人做坏事,遇到他杀或故障死亡时,非常高兴地说:“该死,该死……。”有些当官欺压他人时,希望他快一点得到报应,或者希望他进入监狱等等。
关于劝别人造罪的事例。比如有些人受了居士戒,要请客吃饭,说自己不能杀生,于是安排其他人去杀鸡宰鱼,他们以为这样自己就没有罪业了,殊不知此举与他亲自杀生之罪业无有区别。有些愚蠢人,自己又怕造杀生的业,又想食肉,就让别人去杀牛羊和宰鸡鱼,他自己吃肉,觉得自己没有罪,实际上,他自己才是杀生的阴谋者,所以罪更大,杀生的人也同样有罪,这类事特别多,而且因无明愚痴随喜别人罪业的也不少,他们不知随喜别人造罪也有同样的过失,听说某人造了罪、杀了人,就特别高兴。做恶的人受到惩罚,心理就觉得应该,活该,该惩罚,是报应,也许一般人认为这样的想法无所谓、很平常,但从因果上讲,虽然你没有亲手去惩罚,但是你意念却造了业。有些人无意中说该杀,该抢,该打等等,但是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与你亲手杀生是一样的罪业!大家仔细去戒律方面的典籍,若内心真正随喜杀人,三乘戒都会成问题,大家应好好反省一下,类似的恶业自己造过多少?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在造业,所以才积累了无数的恶业,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连一个小小罪业的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在本教的《水施经》里有这样的公案,有一次,施主供养比丘僧众一些食物,当时有一位比丘僧人因时间太晚,剩下来的食物就没有布施,僧人就想明天再布施吧!把食物积储起来了,可是,当天晚上,那位僧值睡觉时觉得口渴似着火一般,他立即去装水的大锅里取水喝,可揭开盖一看,明明装满了水的锅此时却空空荡荡,一点水也没有,他觉得有点古怪,便在锅里划了记号。口渴难忍的僧值又去外面大水池取水,可是水池里也是滴水不见,惊疑万分的僧值在池中堆了一小堆石子作为记号。然后他又来到寺外不远的恒河,准备饱饮河水,可是恒河在他面前也是干涸得只有沙石。他从干干的河床上走到了另一岸,还是没有找到一滴水。那名僧值怀疑自己在作梦,于是把僧衣挂在河边的一棵树上,忍着干渴回到寺院。总算熬到了早上,可是他看了看大锅,水居然与昨天白日一样,满满的一锅,外面的水池、恒河也是与昨夜无异,水一点也不少,可自己作的记号仍然还在。他才知道自己犯了比丘戒九十单堕之一,食储食的戒律。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会被外境所左右,会随外境而动摇,一个有修养的人,遇事也能气定神闲,不会轻易受到环境的牵引、动摇。而怎样才能不动心呢?-
一、不为财动:有的人钱财很多,但有时候还是为钱出卖人格、出卖道德、出卖朋友,使得自己的人格、生命、节操都让钱财控制,实在不值得。-
二、不为情动:有人常因人情难以违背,因此被情感诱惑,使自己的人格被情爱所控制,一生为情所苦。-
三、不为名动:名的诱惑很大,例如有人诱你以高位、金钱,让你将义理、道德、操守弃置一旁,这个就是名利操控了我们的人格道德。-
四、不为谤动:我们不要轻易为毁谤所动,即使是一句闲话,几句是非,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要随便因毁谤而动摇自己。-
五、不为苦动:遇到一点艰难困苦,就退缩不前的人,一生的事业将会一无所成。-
六、不为难动:遇到艰难固苦时,要有冒险犯难的精神,如果凡事被困难一阻碍,便裹足不前,最后必定一事无成。-
七、不为力动:别人力气比我大,权势比我大,我怕他,我什么事都不坚持,就丧失自尊和人格了。-
八、不为气动:经常生气的人,容易心浮气躁,容易动心,所以我们不能让嗔恚心左右自己。-
美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