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许多痛苦烦恼,信仰佛教,乃是为了解脱痛苦,求得大安乐。但是有些人信仰了佛教之后,痛苦仍然有加无减,原因是无法将佛法的妙谛运用于生活之中,佛法和生活分开。更有些人以为信奉了佛教,就可以免除一切的苦厄,超脱生老病死的折磨,当佛教无法满足他对于人生不合理的要求时,甚至对佛教的信仰产生动摇。这种建立于贪求之上的宗教信仰,是经不起考验的廉价信仰。有的人本来是虔诚的佛教徒,茹素奉佛,精进不已,但是一旦亲人骨肉罹病去世,反而怪佛菩萨没有加被保佑,别的人家没有宗教信仰,一家幸福美满。而我一家信佛虔诚,却倍尝悲欢离合的苦汁,这样的宗教还值得信仰吗?因此而生起怨恨心,转而毁谤佛教。这种人是不了解佛法的根本大意、三法印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觉知诸行本来无常的圣谛,彻悟有生必有灭的缘起法,生死对我们而言,就不再是烦恼了。
佛经上有一段记载:有一个老妇人死了可爱的儿子,每天悲伤难过,以泪洗面。当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忽然想起世上唯一可以帮助他救活孩子的是佛陀,老妇人如获一线光明,满怀希望地去拜访佛陀。老妇人见了慈悲的佛陀,仿佛溺水的人找到舟筏一样,长跪哀求地说:
‘佛陀!听说你是人世间神通广大的慈父,能够帮助众生解决一切困难。我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不幸死了,请求您救活他。如果您救活了我的孩子,我将成为您的弟子,护持佛教。如果您救不活我的孩子,我就不信仰您的教义!’
佛陀听了老妇人无理的要求之后,不但不以为忤,并且慈祥地对她说:‘世间上有一种药草,叫做吉祥草,如果你能找到一棵,给你的孩子食用,一定能够起死回生。’
老妇人听说世上还有奇异的灵草,可以救活自己的孩子,迫不急待地追问说:请问佛陀,那里有吉祥草呢?’
‘这种吉祥草,生长在没有死过人的人家之中,你赶快去找吧!’佛陀指示她。
老妇人于是昼夜奔忙,挨家挨户叩求吉祥草,但走遍邻里异国,没有一户人家不曾死过人,老妇人陷入绝望痛苦的深渊之中,蓦地觉悟到:死亡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害怕死亡,并不因此而能免于死亡。吾人面对死亡时,重要的是如何从无常的事相之中,积极地去把握现在的每一刻,而追求永恒的生命!
从上面种种的例子,可以知道过份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已,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