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过几句后,陈先生话锋一转,“国维,你还没有字吧?”
“是的,主任!”,包国维有些奇怪,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嗯……作为中国人,怎么能没有字呢,我送你一个字,你可愿意啊?”
闻言,包国维心里有些高兴。
字,乃是名的补充,二者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表字,取字一般多为家中长辈给取,从表明上来看陈先生作为他的师长给他取字自然合适,
但从实际出发,这背后的意义非同小可,毕竟陈先生给取字的人可真没几个,起码包国维没有听说过。
往日在军校,周围同学中个个都有字,虽然包国维觉得没什么,被人直呼其名他也觉得没啥,
可其他人却觉得有些不方便,毕竟同窗之间都是以字称呼,名字则是很少提及,当初温书麟等人就建议他取个字。
“我看过你当初在周城写的那篇文章,你说中国受到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影响,与西方的宗教和古哲学影响不同,从而我们与西方的见解也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表,矛盾之处则在于里,我很赞同。国维你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见解,不可谓无才,
但须知,人少而才盛则易锋芒毕露,若想长远便须学会抑制,所以我以为包国维字抑之,你以为如何?”
包国维哭笑不得,那文章只是替安淑珍瞎编用来考试的,只是一篇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居然被陈先生用来给他取字。
“主任,这样的字这样的评价,学生受不起!”,包国维一副惶恐的模样。
“受不起?是不满意吧”
“不,学生何人,不过区区毛头小子,岂能受主任如此抬爱……”,没等包国维继续客套,陈先生便打断了他,
“抑之,湖北的事我在四川就已经听说了……”
包国维愣了愣这才意识到,或许这才是陈先生给自己取字抑之的缘由…………
“巡政团和祖燕(陈立夫)的报告我都看过了,改革成效很大,地方预备役在训练过后堪比二流部队,若是发生紧急情况,部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战力补充。”
“党部和农会从地主乡绅们手里拿回了基层话语权,政令普及和情报网搭建也更加容易……”
陈先生忽然开始评价这次湖北改革一事而且都是好的评价,这让包国维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次改革在国府上下争议这么大,他本以为这次回来是得受到清算了,再不济也是被中央叫停改革,
“主任言重了,学生在湖北犯了不少错……”
“你呀,树敌太多,我这里收到的光是弹劾你劳民伤财,扰民的就已经堆了一大摞了,
更别说你没收地主乡绅土地、减租减息的事儿”
包国维咽了咽口水,生怕陈先生下一句就是叫停湖北改革,
“主任,我……”
“我听说,你想让林松来接替你?,也好,星樵(马超俊)的人对这方面还是很熟悉的,我也放心”
“主任如此爱护,学生……学生”,包国维故意一副哽咽的模样,同时心下安定,似乎他并不反感湖北改革。
陈先生忽然站了起来,走到窗边将玻璃窗打开了一些,一股清爽的微风吹了进来,
“抑之,你有这方面的大才,岂能让明珠蒙尘,所以我有意让你去四川”
包国维心中大惊,入川?
这时候四川可不太平,中央军好些个师都在那儿借着剿匪的名义明里暗里收拾着刘湘和那些四川军阀,
这时候入川,难道是想让自己在那儿复制湖北的改革吗?
不,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