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市的腊八饭要一直从腊八节吃到腊月二十三。
这也是寓意着阳市人对于未来的期盼,就是希望来年顿顿不愁吃,寓意连年有余。
赵媛超级讨厌吃这个,单单是吃个腊八粥倒是还好,主要是阳市这边还有风俗就是从腊八开始天天都要吃,有时候还把面条和腊八粥一起煮着吃。
这种甜不甜,咸不咸的口味,对于赵媛来说简直就是黑暗料理。
除非没别的东西,否则赵媛真不愿意这么吃。
因此在大家吃这东西的时候她都是随便吃点意思意思,后面自己出去买点儿东西吃,或者在空间里偷渡点儿出来。
但是一点儿不吃是不行的,家里人会觉得你是不惜福,对明年来说不是好兆头。
别看这年头人人严厉打击封建迷信,实则心里在这些事情上有有点儿在意。
除了腊八饭之外,赵家每天过年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炸各种果子,也不能漏。
赵妈提前和好面,切好之后招呼家里的闲人,和她一起捏。
各种造型各异的果子,还有麻花,油饼之类的弄好。
起锅烧油然后开始炸,这种炸物的油香总是格外的吸引人。
炸过之后锅里剩下的油也不多了,凉凉之后收起来,毕竟过年这一次用掉赵家所有的存油。
过年这个月过日子可就靠剩下的这点儿了。
炸完果子,就是蒸馒头、蒸包子,一个个白嫩嫩的包子、馒头放在篦子上,赵妈用提前调好的色素在上面一个个点上小红点儿,看着格外的喜人。
今年过年赵瑞民没能回来,想想也是,知青点人多着呢,哪能年年都让你回家,好事儿总不能让一个人都占了。
眼看过年,这大冬天,冰天雪地的,赵媛突然就想起火辣辣的四川火锅。
不过阳市这边现在还不流行这个,这边主要吃的暖锅。
赵媛和赵妈一说,赵妈也没有意见。
翻箱倒柜找出了暖锅,洗晒干净。
过年这天晚上,就提前准备了几块烧好的炭。
暖锅就是一个铜锅子,下面一个洞可以放进去碳,锅中央一个空心的筒子,筒子上的盖子可以调整火候。
赵妈准备了一锅骨头汤,往暖锅里一倒,再加几勺辣椒油,萝卜丝往里一下,还有粉条,土豆条,各种自己炸的丸子,腐竹,豆腐皮,鸡翅膀…,一股脑的就往锅里放。
等锅子咕噜噜的沸腾起来,捞一点萝卜丝,真香啊,赵媛是不爱吃萝卜的,总觉得单独吃很寡淡,不过暖锅里捞出来之后,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来一筷子煮的透亮的粉条,一口馒头一口粉条特别满足。
土豆条煮的软绵绵的,口感特别好。
鸡翅膀不是真的鸡翅,而是一种豆制品,在汤汁里多煮一会儿,就会浸满骨头汤,外面糊着一层辣椒油,吃着特别爽,特别下饭。
腐竹,豆腐皮这些更不用说,煮着都好很好吃。
一家子围着暖锅,特别的有氛围,热热闹闹的感觉菜特别的香。
赵妈提前准备的几盆菜都给吃的干干净净。
吃完饭几人也没闲着,赵妈拖着一家子包饺子。
赵爸擀皮儿的手艺特别好,这个活儿赵妈就托给了赵爸,揪了一堆面剂子让赵爸慢慢擀。
赵家这一家子也就赵爸的手艺特别好,其他人在干擀皮儿这个活上是一点天赋也没有。
平时包饺子赵爸要是在家这活就是他,要是不在,赵妈就直接一张面皮,擀的薄薄的,然后用到切成小方块,不像赵爸那样讲究擀的皮都是圆圆的。
赵妈拌的馅儿是猪肉大葱馅儿的,为了这点肉馅儿,简直掐光了赵妈养的葱。
一包了半响,抬头一看,一家子包的真是各不相同,赵媛就包最简单的像鸭舌帽一样的那种,赵妈就不一样了,包的都是元宝形状的,一个个圆鼓鼓的特别喜人。
至于赵瑞峰夫妻俩,简直是幼稚,包的是兔子的。
赵妈看他们玩儿,这可就不服气了。
铃铛饺子,金鱼饺子,麦穗饺子,月牙饺子,盒子饺子挨个就是一阵炫技,给几人炫了一脸。
赵妈还不满意,招呼着要教几人。
一点也不嫌浪费这来的不易的白面。
要赵妈说这怕啥浪费,包的不行最多也是就煮散了嘛。
饺子汤一样喝,还原汤化原食物呢。
白白嫩嫩的饺子摆了整整四个篦子。
看起来特别喜人。
赵妈煮了两碗让赵瑞峰给爷爷送去。
自家这一家子刚吃完没有肚子吃这个。
赵瑞峰送过去的时候,赵大伯家那边正吃着饭。
看到赵瑞峰过来,赵大伯忙招呼赵瑞峰一起吃饭。
赵恺看着这个端着两碗饺子的大堂哥也赶紧起身给搬了个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