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的事吧,小刘提议,今年全壮劳力按500块现金分配,其中200块按人头分,300块按工分。另外在年底时再给每户分大队产品。”古大仲给核心管理人员透露。
500块的年收入,是成立人民公社以来最高的年分红了。着实让在座的大队干部吃了一惊。
刘昌明问:“支书,500块,是包含已经发了50块吗?”
古大仲可没想到这事,看向刘正茂。
“不包含,年底分红是讲成年壮劳力可分到500块,不是每人都有500块,这点一定明确。”刘正茂提醒大家,出去传话,不能乱传。
“刘知青,就算每人发500块,大队账上还会余下很多资金。”马会计不无担心的讲。
古大仲:“大队账上所有资金是大家辛苦赚来的,办公室里都是大队主要干部,都应该以大队利益为重,不能到外面瞎说。账上余下的资金,具体怎么处理,我们小范围做个规划。”
何福营:“支书,那为什么不多分些红?”
“小何,不是我不想给大家多分红,实在是不能分太多。你对比下,粮山公社下属几个大队,除了我们樟木大队外,预计只有杏花大队可以分得多一点,我问过朱枝支书,他讲今年杏花大队可能会达到3毛钱一个工,其他大队可能是几分钱一个工。”古大仲给何福营解释。
“杏花大队能多分红,还是靠帮我们做红砖和出劳力来樟木帮工赚的现金。我们大队一块多钱一个工,必定会引起其他大队的嫉妒,万一有人告到上级机关,就给上级借口,从我们大队调走资金,我们到时怎么办?”这是古大仲和刘正茂的顾虑。
郭明雄想不到刚当大队长,还要为怎么花钱伤神,真的烦恼。
“我有个想法,既然大队有现金,不能发分红给社员,那我们就用在大队的发展上。”刘正茂对大家讲。
郭明雄:“怎么用,说说你的想法。”
“首先大队要发展,离不开路,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大队花钱把内部道路修缮好。其次,社员手里有钱最想干什么?肯定是盖新房和买大件、帮小孩娶媳妇,对吧?”刘正茂笑着讲。
“大队社员现居住太散,不利于发展经济。”刘正茂本来讲不利于发展旅游经济,话到嘴边忍住了。
“我建议在大队范围择以风水宝地,由大队出资平整土地,社员里同意放弃原有宅基地的家庭,可以置换到新村建地来建房,大队免费出钱打地基,先到先得。新村建地有个要求,必须建两层以上才能来。”这是后世政府提倡的拆村并镇方法。
何福营疑问:“刘哥,虽然大队打好地基,但是建二层楼还是要很多钱的,社员出不起吧?”
马会计用看傻子的眼光看何福营,嘲讽道:“何福营,社员今天是没钱,但是年底分红后,大部分家庭都有钱的。我同意刘知青的提议,让家里分红多的社员住上新房,总比赌博输了好。”
古大仲也点头,他问:“这个新村建地要多大面积合适?”
“我个人认为尽量大点,以每户一楼室内120平方,屋后再加50平方的空地为准,街道最好能对开大货车。”刘正茂讲出自己心里的设想。
“刘昌明,你上心的,修路和找新村宅基地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古大仲吩咐刘昌明。
“刘知青,我可以找新村建设地,但你最好能请人设计个新村图纸出来,那样我们心里才知道要怎么干。”刘昌明讲。
“可以,我请刘子光的舅舅帮忙,设计新村效果图出来。”刘正茂回答。
古大仲:“大家继续,大队未来怎么干,都出点主意。”
刘正茂继续说:“大队长,首次开放日,虽然只有多营业额,我还是想让大队继续办,而且要用心去办,我预计连续办几次后,开放日的单天收入可以达到块以上。”
郭明雄:“刘哥,这事你和何福营商量着办就行,需要大队提供那些支持,可以提出来。”
“现在需要刘昌明队长,加快建设摊点,争取早点让露天摊点进入房子里。”何福营讲。
“我会带领建筑队加班干,几天就能建好那些小房子。”刘昌明刚当建筑工程队长,也想出成绩。
“古队长,我们大队没有冬季种菜的历史,前段时间,农校沈校长告诉,农校在做大棚种菜实验,问我们大队有没兴趣搭几亩大棚做冬季种菜实验。我个人倾向引进这项技术。”刘正茂又提出一个全新项目。
“要大队投入吗?”郭明雄问。
“要投入部分,农校也会投入部分,但收益的事我们大队。”刘正茂讲。
古大仲:“只要花钱不多,那就跟农校合作试试。”古大仲比罗迈大方些,并不死抠钱,只要是对大队有利,古大仲还是同意花点钱。
“支书,大队长,我上次提过,大队种油菜和冬小麦,不知是否可行?”刘正茂再次问。
“这两种都要等秋收后才能开工,大队一种会种植。”古大仲给出肯定回答。
郭明雄想起罗迈提醒的事,问:“刘知青,你的宅基地也放在新村建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