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51下(1 / 2)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这个下面最重要,打了十个比喻说《 法华经》是经王。

有一位居士他自己讲读《法华经》读了几十遍,听人家说《法华经》里在〈药王菩萨本事品〉打了十种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他说是不是啊?还在找,他读《法华经》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读法的,他读《法华经》到底图什么?这么重要的内容他还不知道在哪里,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也叫读经?

【叹所持经法:十种譬喻】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你看看虽然在讲其他经第一;其他经第一,是相对说;有没有讲这部《金刚经》,这部《无量寿经》是一切经典中的第一?你们有没有看到佛这个说法?可是我们现在就是有人讲啊,讲《华严经》是第一、是经王;讲《无量寿经》是第一的第一、是经王中的经王。他的根据就是唐宋时代的古大德,而且祖师大德还是没名没姓的。就是有名有姓的又怎么样?所以这种说法多么的软弱无力。佛有没有讲《华严经》是一切经中之王啊?所以我们这里就是当面见分晓啊。所以讲《法华经》《楞严经》是试金石、是照妖镜、是降魔杵。你是听唐宋祖师大德讲还是听佛讲啊?退一万步讲,就是佛在讲《法华经》之前;在某某经上也是这样讲;你听佛开始讲的还是听佛最后讲的啊?是不是我们是不是把话讲到底了?就是最后的临终遗嘱啊!

为什么大海能纳百川?百川各有各的特点,那么大海呢?具足百川的特点。是不是啊?它包容一切万法,所以称为经王。这个第一,第一是不是就是王啊?这是第一个比喻。

第二个比喻「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前面讲大,这里讲高;最大最高。

「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这在佛法里只有具体的说明。这里的「十宝山」,在佛法里说明了这些山:一个叫云山;一个叫香山;一个叫马耳山(马的耳朵);一个叫雌双山(就是两座山头像兄弟两个一样);一个叫神仙须弥山(这个须弥山上面住的都一些神仙);一个叫慧幢山。这么多山中须弥山第一(长336万里,宽336万里,高1008万里)。同时这些山各有各的特殊的珍宝;有些具有一种宝有些具有两种宝。而须弥山这所有的的宝它同时具足。又具足众宝,以此比喻《法华经》如须弥山为「诸经之王」。

「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前面讲大,中间讲高。这上面讲照明、讲它的智慧。天上的星星是不是月亮为王啊?众星捧月,众星它要么就是亮,始终就是那个样子,是不是啊?那么月亮呢,它时亮还时不亮;它时圆,有时大半圆,有时一半,有时呢还凹进去一个月牙一样 ;所以月亮,它表达的自在的变化功能。它能够\"逗机观教\"不同根机的众生。这就是表\"法华三昧\";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它能普摄于一切的万法。为了成就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这讲的第三个比喻。

下面讲第四个比喻 。

「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法华经》《楞严经》,包括等觉菩萨的生相无明都能破除 。他能破除一切之暗。所以为什么讲其它经典叫「戏论法」,叫邪法;它叫菩提邪,它不圆满、不究竟、是有漏法门。

「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这里的「诸小王」是指地上的王。须弥山脚四大部洲,比如一些国家的总统、皇帝、国王。我们这个地球仅仅是南瞻部洲的一部分。四大部洲这些王,佛法里讲这么多,就像无量国土那么多的王,但最大的王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可以统帅四大部洲。所以在这里把其它经典比喻成小王,像一粒一粒谷子、芝麻。唯有《法华经》是转轮圣王、是经王。这是第五个比喻。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下面讲第六个比喻。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帝释:就是玉皇大帝。第二层天叫忉利天,一共是三十三个天。东南西北每一方是八个小天王。玉皇大帝居中,统帅周边三十二国。所以这里把《法华经》比喻是帝释、是经王。这是第六个比喻。

第七个比喻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在这个世界末日要来临的时候,天上人告知马上大火灾,这个地球就要灭亡,灭亡到哪里了呢?一直烧到\"初禅天\"。这个时候地球人一听,一个晚上,禅定功夫就能飞到二禅天。但是他是把肉身丢下来了,是灵体飞上去。我们现在麻木不仁,总认为这个肉团身就是我;你执着他是你,就是你啊。你现在就凡夫的禅定,你都不能成就 。修凡夫的禅定就靠我们的心。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心啊?我明天就要死了,我今天怎么办?他有这种定力,就能得到一定层次的解脱。最起码他能升天,在世间法里叫\"坐化\"。就坐在那里,化身就走了,叫\"坐化\"。我们要知道我们心力不可思议啊!外道他最高境界能够知道八万大劫,一个大劫几十亿、百亿、千亿;能够知道八万亿年,八万亿年这个时间和空间万法。在《楞严经》有讲:我们不要看不起外道。所以这些外道祖师大德感慨万分;说这些外道啊,如果能够听到\"一心三藏\",他刹那常住,起码是八地菩萨。那么当\"初禅天\"以下在劫难过去以后;又重新恢复生机的时候,这个时候二禅天有一个人到这里来教化众生;他是天下第一。所以后来的人都拜他为老爸,就是大梵天为「一切众生之父」。这个一切众生之父就这样来的。大家明白吗?所以下方世界恢复生机的时候,第一个来考察,怎么没有人啊?然后慢慢的这些众生都随缘而来, 叫\"打起招军旗,必有吃粮人\"。你看夏天那个水盆里一有水,马上里面就有繁殖了,是不是?所以夏天我们为了不杀生,在佛法里规定那个盆一定要底朝天;因为盆如果有水的话,放在那里马上就有众生。这些水一干,你就是杀生。所以你在这里随便挖一个坑,挖一个塘;里面只要有水,你不需要去下鱼,过一段时间里面就有小鱼,你信不信?因为我们这个阿赖耶识也是灵体,尽虚空遍法界,满满皆是。许多人死了以后那个灵体往哪个地方去继续用。我们平时看不到病人,跑到医院里,是不是都是病人啊?所以我们研究这方面的人,他时时刻刻看到无量的众生在这里聚集、在排队,要投生、 投胎。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这是讲大梵天为一切众生之父的来历,所以这个世界毁灭了以后,一旦恢复生机马上就有众生过来;不用你担心。而且如果这个世界就成了一个人的话,比如成了一个人,哎呀,我一个人太可怜了,再来一个人,马上就有一个人来陪你。你相不相信?因为我们的心与一切天人鬼神都是通的。这个世上就他一个人嘛,他这么想,我去陪陪他。马上就有十个、百个、千个全部一起来了;到时候你就是大梵天之父。这是我们的心法,不可思议!这是不是开我们的眼界啊?师父讲的这都是真实法啊。你现在再上想来一个人,不可能来,他知道你已经有老爸、老妈、有老公、有太太、有儿女,来了以后变成了第三者,不太好办,是不是?同时也不会打这个妄想;就算打这个妄想,也不是很坚固,不是很强烈。这里空阔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除了这个妄想就没有其它的妄想,明白吗?你一心用在这个上面,那画上的一个人他就可以跑下来,你相不相信?所以这里比喻《法华经》就跟大梵天王一样,是一切的贤圣、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一切法菩萨的老爸。是菩萨中的菩萨,是菩萨王。注意啊,师父刚才讲的这些法,佛法里叫\"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只要你能想象得出来,就能有。这就是真正的讲\"如来藏\"心法。只要你能想出来就有,\"有其理必有其事\",那么有了其事是不是必然有其理啊?它由理现出来的。那么没有其事的时候,你只要能想出来,想出来是不是就有理啊?它就能变成事。所以我们修行人最忌讳打妄想,你每打一个妄想就一个众生。你现在看不到摸不着,到时候都来找你,看看,那不是你想出来的。我就是你啊,你就是我啊。所以为什么叫我们开智慧?想真善美;多想真善美,那个假丑恶的个分量是不是减轻了?所以我们吉祥的气氛,是不是更加殊胜啊?这就是\"如来藏\"心地法门。把这个心要用活、要用灵。这是第八个比喻。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这里讲了两个第一。前面须陀洹到阿罗汉、四果罗汉,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辟支佛」我们也解释了,辟支佛在佛法里属于中乘,地位和境界高于阿罗汉。把这二乘也说为小乘,在小乘中辟支佛是第一。所以《法华经》也就是说,当《法华经》出世以后,其它的《金刚经》《华严经》通通是小乘法。在这里还涉及到受持《法华经》的人「亦复如是」,在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所以同样是修行人,同样是菩萨道;受持《法华经》的人是菩萨中的菩萨。这个是很明显的。

下面看第九个比喻。

「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在声闻、辟支佛、菩萨中,菩萨是第一。以此来比喻其它的经典都是声闻、辟支佛,只有《法华经》是菩萨乘、菩萨道。藕益大师在这里讲:把《法华经》圆顿前七种方便通通判为不究竟,都是有漏;唯有圆顿大教《法华经》是一切诸经中王。这是第九个比喻。

第十个比喻。

「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在一切修行人中、一切菩萨中,是不是佛是王啊?所以在一切经典中《法华经》是王。连讲十种比喻,请问其他有没有任何一部经典中,有这种说法?所以把《法华经》说为第一。在一切经典中它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佛就估计到有人浑水摸鱼,所以佛特别用心良苦;在《法华经》中反反复复开示众生。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有些人在不识时务、强词夺理;佛讲一切法都是平等、法法平等、每个法都是第一。法法第一,讲的振振有词;如果今后再有这样的人,讲种种什么法法平等;我给大家出一个主意:你想办法,你讲哪一部经好,我跟你一起学,好不好?比如说你读《地藏经》的时候我跟你一起读,然后我读《法华经》的时候你跟我一起读,我们这样来平等对分。他说不行,《法华经》要读五个小时,《地藏经》只要一个半小时,没有关系的,我陪你读四部《地藏经》,你陪我读一部《法华经》行不行?我们要做到仁尽义尽。只要他把《法华经》读了以后,他别无选择。你一定要相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能救一切众生者」这个一切是不漏一人;没有哪一个人不能读《法华经》,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们要注意,要会引导众生;你怎么知道我们这些人过去世中,就没有修行其他无量法门啊。跟你讲白了,我们已经在十万亿佛法中受持了经典。难道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受持小法?讲这个道理,你们能不能认可啊?第三佛在《法华经》口口声声讲佛灭度以后,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开辟《法华经》之道;交给你们,我拜拜了。所以菩萨在佛灭度以后只有受持《法华经》的权利和义务。我们以这三条,我们可以对付那些气势汹汹的所谓的法师。文殊菩萨在《楞严经》已经把它判掉了。佛在《法华经》再三讲佛灭度以后,不光是我们这个佛灭度了,日月灯明佛灭度以后是这样,大通智胜佛灭度以后,是不是也是这样啊?不光是我们释迦牟尼佛啊。一切佛来世的时候都要讲三乘法,一切佛灭度的时候都是只讲一乘法。如果你们不读《法华经》,不读《楞严经》;你们会以为我是个骗子,专门讲别人的过失,讲自己怎么怎么了不起。幸亏有《法华经》《楞严经》在手。我们面对客观、面对真实,要用《法华经》《楞严经》来验证他讲的对不对?他能不能叫你开智慧?你可不能认为,正因为我听不懂,所以他这个人太伟大了,那你就是个傻瓜蛋。真理一定能叫你听得懂。他就是利用人们这种迷惑的心态,认为越是听不懂的东西越是高深,这个人越是伟大,没有这样的道理。佛与众生平等,都是老古佛再来。我们都是佛,我们本身就是《法华经》,就是《楞严经》,哪有不懂的道理啊?他也就是把《法华经》《楞严经》讲的比天书还难,是老调重弹;哪有听不懂的道理啊?我们就是《楞严经》,听了《楞严经》以后,你这《法华经》的境界又会提升。同样是见道,同样是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天地之别。有些可以到初果罗汉,有些可以到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乃至当下像龙女那样,妙觉。这个等级是无量的,一定要破除迷信。我们就是《楞严经》,师父一点你们就能破。但最简单的《楞严经》两个多小时。那个《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就是《楞严经》的高度概括,「如是我闻」也是《楞严经》高度概括。根机好的人半个小时就能把《楞严经》搞懂。要看个人根机,我半个小时就能成就你。所以讲\"能救一切众生者\",没有讲只能救上上根机的人。

「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一切众生离一切苦恼,因为万法都是一念。你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你能离一切诸苦恼。再见道位你就离开了一切苦恼。不管遇到什么苦恼的时候, 你马上想:你是谁啊,不就是我吗?这是帮我消业障呐,在成就我的法忍。这个法妙不妙?妙绝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你只要刻骨铭心深信,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念变现而已。生和死都不是我,我可以变现生、变现死,有什么烦恼?

「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前面是讲\"拔苦\",这里是讲\"予乐\"。总是没有离开一切众生,一法不漏、一人不舍,而且是大饶益。你想要得到什么都可以。「充满其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自在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