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略明本事】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国民光明庄严」,佛土的国民一般都是以一个大千国土为基本单位。一个大千国土,相当于一个银河系、相当于100亿个太阳系。不像我们这个国土,地球不过是太阳系里的一粒沙子而已。有时候看一看佛法里讲的国土,我们心中观照的国土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随着经文飞快的把念头转一转,这是拓宽我们的心量。
「光明庄严」光明:在这里表智慧。庄严:是装潢、装饰。严:带有圆满之义。
「劫名喜见」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过去50年代、80年代、90年代,现在到了2000年,我们世间人只能以这样的时间概念来计时。在佛法里不是这样计时,2000年、3000年都不足以计这个时,一个劫可能就是百亿、千亿、万亿年,是以一个大劫来计年。
劫名叫「喜见」劫,我们说娑婆土现在这个劫名叫什么?我们叫\"贤劫\"。\"贤劫\"有多长时间啊?我们大概的比况一下,从第四尊佛释迦牟尼到第五尊佛弥勒菩萨弥勒佛是56亿7,000万年,如果把这个数作为一个中间数、平均数,\"贤劫\"先后1000尊佛,就是1000乘于56亿7,000万,你算算有多少亿年?
「喜见」解释为「法喜之见」。佛法里在授记这些国土名、年代名,我们都要用佛法的了义来加以解释,因为这是佛的良苦用心。每段经文我们都要把它会相归性,讲出第一义心法。\"法喜\"是表众生开智慧,明白真理。喜见绝对不是说吃的好、玩的好 ,这样的佛法那不是正法。
【标所化能化】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彼佛法中」,佛有肉身住世、正法住世、像法住世、还有末法住世。这里「彼佛法中」应该是彼佛肉身住世这个时代。
「有王名妙庄严」,在这片国土上有一个国王叫「妙庄严王」这一点没有明白,他是一个转轮圣王,还是一个小国王,所以这个来讲呢也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我们知道有这个人他是个国王就行。不管当什么王,即使讲小国王也是一个很大的福报。
「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母亲和两位儿子都以「净」字来开名,就是与我们在介绍这四位菩萨的时候,与过去世中的因缘有关。怎么有关呢?四个人一起修行,其中一个人还俗搞供养,这个人就是「妙庄严」。\"庄严\"带有护法、护持之义。有一个人去供养,其他三个人是不是一门清净,修清净心呐?我们要把这段因缘来观照清楚。
「净」表示这三位菩萨都已经得到大成就,特别是成就了清净心,最起码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念念入娑婆若海,念念不退初地位,这是最低等级。圆证三不退,方可称「净」。
「净德、净藏、净眼」无非是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讲同一个道理,证得了清净心。
「净德」是成就位的功德,修行叫功。破除了某种习气成就了某种道行叫「德」。
「净藏」清净心里,蕴含宝藏无量之功德,也是成就位的功夫。成就在这个光明心中。
「净眼」是成就功德的那种妙用现行。开了智慧,成了菩提道行以法眼、慧眼、佛眼来观察自己、观察周边环境一切的人事法。「净眼」包含天眼、慧眼、法眼乃至达到佛眼的境界。
「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大神力:非明心见性的菩萨不可言「大神力」。神力:就是神通、道力、法力。天人鬼神都有神通之力,但是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只是一种情执、我执,大部分会给自己菩提道造成障碍。唯有菩萨位的大神通道力\"自利利他\",不会给自己造成障碍。
「福德智慧」就是「明行足」的「明足」和「行足」。「智慧」是自利,「福德」是利他,菩萨的\"自他不二\"双重功德。内心无复烦恼邪知见,身外无束缚和障碍,处处自在,没有尘劳之苦。
「久修菩萨所行之道」,这是解释为什么有「大神力福德智慧」,就是因为他多生多世以来,成就了菩萨\"自利利他\"这两种功行「菩萨所行之道」。
「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六种波罗蜜,六度万行说尽了菩萨一切的修行次第。
「檀波罗蜜」讲布施。
「尸罗波罗蜜」讲持戒。
「羼提波罗蜜」讲修忍辱。
「毗梨耶波罗蜜」讲精进。
「禅波罗蜜」是讲禅定。
这五波罗蜜包含了藏、通、别无量门派、无量经典、无量有形有相的法门。
「般若波罗蜜」独指\"如来藏一心三智,一切种智\"。
用这六波罗蜜说尽了菩萨六度万行,这六波罗密在不同的层次都讲六波罗蜜。藏教也讲六波罗蜜,这里讲般若波罗蜜就是行善断恶。通教讲般若波罗蜜,见空性就是讲般若波罗蜜。别教讲次第性、分别性,也讲般若波罗蜜。你只要执着于行善之德、执着于见空性,圆顿大法统统把它判为邪定,不算智慧。所以到了圆顿大法的智慧,般若特指对宇宙人生真理\"一念信解\"为智慧。其他那些所谓的小智慧,都可以把它判为世智辨聪、菩提邪。属于执着,最多属于一种精进禅定的功夫。所以这六度的解释通小、通中、通大。只有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的人,才能把它仔细的分别开。佛在讲〈随喜功德品〉讲:对《法华经》\"一念信解\"的功德比修五度功德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还要大无量倍\"。也就是说你一念明白\"如来藏\"这个法理,你成就的这种智慧等于修其他无量法门、无量时间功德的无量倍。
「方便波罗蜜」,是佛在一定的时空点特意又把「方便波罗蜜」开为力波罗蜜、愿波罗蜜、智波罗蜜、方便波罗蜜,四波罗蜜。力、愿、智、方便,有时候我们把它说为十波罗蜜。不管是十波罗蜜还是六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没有智慧,前面这些波罗蜜都是瞎子摸大象,都是盲修瞎练。有般若智慧怎么样修都有成就,没有般若,怎么样修都不能究竟成就。
「慈悲喜舍」,讲的\"四无量心\",既通天人境界,又通诸佛菩萨境界。天人的那种\"四无量心\"是相对于下界人天而言,心量比较大、比较开阔。所以越往上天,福报上上胜下下。
佛菩萨的境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慈:是让所有的人都成佛、都快乐。
悲:所有的人都离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