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2 / 2)

只能到各处亲戚家去打听,可找了一圈,毫无踪迹。府里邢夫人急得不行,府外贾环等人也忙得团团转,这几天大家闹得昼夜不宁。 眼看着到了考试结束出场的日期,王夫人满心盼着宝玉和贾兰回来。等到中午,还不见他们的踪影,王夫人、李纨和宝钗都着急起来,连忙派人到他们住的地方打听消息。派出去一拨人,没有消息回来,连派去的人也没了踪影。没办法,又打发一拨人去,还是不见回来。三个人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如热油熬煎一般。等到傍晚,有人进来,一看是贾兰。众人满心欢喜,急忙问道:“宝二叔呢?”

贾兰也顾不上请安,哭着说道:“二叔丢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一下子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接着直挺挺地倒在了床上。幸亏彩云等人在后面扶着,拼命地叫醒了她,王夫人醒来后便哭了起来。再看宝钗,也是两眼发直。袭人等人已经哭得像个泪人一般,哭着骂贾兰道:“你这个糊涂东西,你和二叔在一起,怎么会把他弄丢了?”贾兰解释道:“我和二叔在住的地方,吃饭睡觉都在一起。

进了考场,座位也离得不远,一直都在一起。今天一早,二叔的卷子就做完了,还等着我。我们两个人一起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他了。我们家接场的人都问我,李贵还说看见二叔了,离得不过几步远,怎么一挤就不见了。现在已经让李贵他们分头去找了,我也带人把各个号房都找遍了,就是没有,所以我这时候才回来。” 王夫人哭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已经猜到了八九分,袭人更是痛哭不止。贾蔷等人不等吩咐,也纷纷分头出去寻找。可怜荣国府的人个个都没了精神,像丢了魂儿一样,接场的酒饭都白白准备好了。

贾兰也忘了辛苦,还要自己出去找。王夫人拦住他道:“我的儿,你叔叔丢了,可不能再把你也弄丢了。好孩子,你先去歇歇吧。”贾兰哪里肯走,尤氏等人苦苦相劝,他还是不听。众人中只有惜春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不好说出来,便问宝钗道:“二哥哥带了玉去了没有?”宝钗说:“那是他随身的东西,怎么会不带!”惜春听了,便不再说话。 袭人想起那天宝玉的玉被抢的事,料想肯定是那个和尚在作怪,顿时柔肠寸断,眼泪止不住地流,呜呜咽咽地哭个不停。她追想着当年宝玉对她的情分,有时候惹他生气,他会恼,但也有让人回心转意的好处,那温存体贴的模样就更不用说了。要是把他惹急了,他就赌誓说要去做和尚。

谁能想到,今天竟然真的应验了这句话!看看天色,已经是四更天了,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李纨担心王夫人伤心过度,身体吃不消,极力劝她回房休息。众人都跟着伺候,只有邢夫人回去了。贾环躲起来,不敢露面。王夫人让贾兰也去休息了,自己则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虽然有家人回来,但都说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实在没有宝玉的踪影。于是薛姨妈、薛蝌、史湘云、宝琴、李婶等人,一个接一个地过来请安问候,打听消息。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王夫人哭得茶饭不思,生命垂危。忽然有家人来禀报:“海疆来了一个人,说是统制大人那里派来的,说我们家的三姑奶奶明天就要到京城了。”王夫人听说探春要回京,虽然不能消解宝玉失踪的忧愁,但心里还是稍微放松了一些。 到了第二天,探春果然回来了。众人远远地迎接,只见探春出落得比以前更加漂亮了,穿着华丽,光彩照人。

探春看到王夫人形容憔悴,众人也都眼睛红肿,满面泪痕,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才行了礼。探春看到惜春穿着道姑的打扮,心里很不是滋味。又听说宝玉神志不清走失了,家中还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大家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还好探春能说会道,见解也高,说了好一会儿话,慢慢地劝解大家,王夫人等人的情绪才稍微好了一些。第三天,三姑爷也来了。

他得知了家中发生的这些事,探春便住了下来,帮忙劝解大家。跟探春一起来的丫头婆子们也和众姐妹们相聚,各自诉说着分别后的事情。从这以后,上上下下的人,不分白天黑夜,一心只盼着能有宝玉的消息。

在那个五更天还未完全破晓的凌晨,外头几个家人匆匆跑到二门口报喜。几个小丫头兴奋得顾不上先告知大丫头,一路小跑着冲进屋子,气喘吁吁地说道:“太太、奶奶们,大喜事儿啊!”王夫人满心以为是宝玉找到了,惊喜得一下子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在哪里找到的?快叫他进来。”那家人却回道:“是中了第七名举人。”王夫人一听,忙问:“宝玉呢?”家人沉默不语,王夫人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缓缓又坐了下来。 探春见状,赶忙问道:“中了第七名的是谁?”家人回答说:“是宝二爷。”

正说着,外头又传来一阵叫嚷声:“兰哥儿中了!”那家人急忙跑出去接过报单,回来禀报道,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李纨心里暗自欢喜,可看着王夫人因宝玉失踪而满心忧虑,也不敢把喜悦之情表露出来。王夫人见贾兰中了举人,心里也颇为高兴,心里想着:“要是宝玉能一回来,咱们一家人不知道该有多快乐啊!”只有宝钗,心中悲苦交加,却又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落泪。 众人纷纷道喜,说道:“宝玉既然有中举的命,肯定不会再丢了。况且天下哪有迷失了的举人呢。”王夫人等人觉得这话在理,脸上也渐渐有了些笑容。

众人便趁机劝王夫人等人多吃点东西。这时,只听见三门外头焙茗大声叫嚷着:“我们二爷中了举人,肯定丢不了啦!”众人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就这么肯定呢?”焙茗说道:“‘一举成名天下闻’,如今二爷中了举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的。谁敢不把他送回来!”屋里的众人都说:“这小子虽然说话没规矩,但这句话倒是有道理。” 惜春却说道:“都这么大个人了,哪会轻易走失。只怕他是勘破了世情,进了佛门,那就难找了。”

惜春这一句话,又让王夫人等人伤心大哭起来。李纨安慰道:“自古以来,成佛作祖、修炼成仙的人,确实有很多都把爵位富贵抛诸脑后。”王夫人哭着说:“他要是抛弃了父母,这就是不孝,又怎么能成佛作祖呢。”探春说:“一般来说,一个人不能有太奇特的地方。二哥哥生来就带着块玉,大家都觉得是好事,可这么看来,都是这块玉惹的祸。要是再过几天还不见他,我不是故意惹太太生气,恐怕就真的有些缘由了,只能当作没生过这位哥哥了。要是他真的有什么来历,修成了正果,那也是太太几辈子积攒的福气。”

宝钗听了这些话,默默不语,袭人却再也忍不住,心中一阵刺痛,眼前一黑,晕了过去。王夫人见她这般可怜,便让人扶她回去休息。 贾环看到哥哥和侄儿都中了举人,又因为巧姐的事情觉得十分尴尬,只能埋怨贾蔷和贾芸两人。他知道探春回来了,这件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又不敢躲开,这几天过得如坐针毡,仿佛置身于荆棘之中。 第二天,贾兰不得不先去谢恩,在那里得知甄宝玉也中了举人,大家便按规矩叙了同年之谊。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的事情,甄宝玉不禁叹息,还劝慰了一番。

知贡举的官员将考中的卷子上奏给皇上,皇上逐一批阅,看到取中的文章都写得平正通达。当看到第七名贾宝玉是金陵籍贯,第一百三十名又是金陵的贾兰时,皇上便传旨询问,这两个姓贾的金陵人氏,是否属于贾妃一族。 大臣领命出来,传贾宝玉和贾兰问话,贾兰便把宝玉考试结束后迷失的事情,以及自家三代的情况一一陈明,大臣代为转奏给皇上。皇上圣明仁德,想起贾家曾经的功勋,便命大臣详细查复,大臣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奏明。皇上听后十分怜悯,命有关部门将贾赦犯罪的缘由查案呈奏。

皇上又看到了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的奏章,上面奏报的是海晏河清、万民乐业的景象。皇上看后龙颜大悦,命九卿评定功绩、商议赏赐,并大赦天下。 贾兰等朝臣退朝后,拜见了座师,又听到朝内有大赦的消息,便回来告知了王夫人等人。全家上下都有了些喜色,只盼着宝玉能早日回来。

薛姨妈更是欢喜,盘算着要为家人赎罪。 一天,有人来报说甄老爷和三姑爷前来道喜,王夫人便吩咐贾兰出去接待。没过多久,贾兰满脸笑容地回来向王夫人禀报:“太太们,大喜事儿啊!甄老伯在朝里听到旨意,说是大老爷的罪名免了,珍大爷不但免了罪,还能继续袭宁国三等世职。荣国世职还是由老爷袭了,等丁忧服满后,仍升为工部郎中。之前被抄没的家产,也全部赏还。皇上看了二叔的文章,非常喜欢,问明是元妃的兄弟,北静王还上奏说他的人品也很好,皇上便传旨召见。众大臣回奏说,据他侄儿贾兰说,二叔出场时迷失了,现在正在各处寻访。

皇上降旨让五营各衙门用心查找。有了这道旨意,太太们就放心吧,皇上如此圣恩,肯定能找到二叔的。”王夫人等人听了,这才纷纷称贺,满心欢喜起来。只有贾环等人心里着急,四处寻找巧姐的下落。 原来,巧姐跟着刘姥姥和平儿出了城,到了乡下的庄子上。刘姥姥可不敢怠慢巧姐,赶忙打扫出上房,让巧姐和平儿住下。每天提供的饮食虽然是乡村风味,但倒也干净整洁。又有青儿陪着,巧姐暂且放宽了心。

庄子上有几家富户,听说刘姥姥家来了贾府的姑娘,都好奇地前来观看,都觉得巧姐就像天上的神仙一般。有的送来菜果,有的送来野味,一时间倒也热闹。 其中有个极其富有的人家,姓周,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周家只有一个儿子,生得文雅清秀,今年十四岁,他的父母为他请了老师读书,最近在科试中中了秀才。

那天,周公子的母亲见到了巧姐,心里十分羡慕,暗自思忖:“我们是庄户人家,哪里配得上这样的世家小姐呢!”呆呆地想着,一时出了神。刘姥姥看出了她的心思,拉着她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来给你们做个媒吧。”周妈妈笑着说:“你可别哄我,他们那样的人家,怎么会把姑娘嫁给我们庄户人呢。”刘姥姥说:“咱们先说着,看看情况嘛。”于是,两人便各自离开了。

刘姥姥心里一直惦记着贾府的情况,便让板儿进城去打听消息。那天,板儿来到宁荣街,远远就看见那里停着许多车轿,热闹非凡。板儿在附近找了个地方,向人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告诉他:“宁荣两府的官职恢复了,之前被抄没的家产也都赏还了,如今这府里又要重新兴旺起来了。只是他们家的宝玉中了举人,可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板儿听了,心里暗自高兴,正打算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姥姥。这时,又看见好几匹马朝着贾府门口奔来,马上的人在门前下马。只听见守门的人赶忙上前,恭敬地请安道:“二爷回来了,真是大喜啊!

大老爷的身体还好吧?”那位爷面带笑容地回答道:“好多了。又遇到皇上的恩旨,大老爷很快就要回来了。”接着,他又问:“那些人是来干什么的?”守门的人回禀说:“是皇上派来的官员,在这里宣读旨意,让府里派人领取家产。”那位爷听了,满脸喜色地走进府里。板儿一看这情形,就知道这位爷是贾琏。他也不再多打听,急忙赶回庄子,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告诉了刘姥姥。 刘姥姥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赶忙跑去和巧姐道喜,把板儿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平儿在一旁笑着说:“可不是嘛,多亏了姥姥您想出的办法,不然姑娘哪能赶上这等好事呢。”

巧姐听了,心里更是欢喜。 正说着,之前给贾琏送信的人也回来了,他说道:“姑老爷非常感激,让我一到家就赶紧把姑娘送回去。还赏了我好几两银子呢。”刘姥姥听了,心里很是得意,马上让人准备了两辆车,请巧姐和平儿上车。巧姐在刘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此时要离开,反倒有些依依不舍。青儿更是哭得厉害,恨不得让巧姐留下来。刘姥姥知道青儿舍不得巧姐,便让青儿跟着一起进城,一行人直接朝着荣府而去。 再说贾琏,之前得知贾赦病重,急忙赶到发配的地方。

父子俩一见面,忍不住痛哭了一场。贾赦的病情在贾琏的照料下,渐渐有了好转。贾琏收到家里送来的书信,了解了家中发生的事情后,便向贾赦禀明要回家。在回家的途中,他听说皇上大赦天下,于是加快了行程,又赶了两天路,终于到家了。巧的是,他到家的时候,正好赶上皇上派官员来宣读赏赐的恩旨。 府里邢夫人等人正发愁没有人去接旨,虽然有贾兰在,但毕竟他还年轻。这时,有人禀报说琏二爷回来了,大家相见,一时间悲喜交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此时也来不及叙说家常,贾琏立刻赶到前厅,叩见了钦命大人。他询问了父亲的身体状况,得知明天要到内府领取赏赐,宁国府的府邸也将发还居住。众人起身告辞,贾琏将他们送出门去。

刚到门口,贾琏就看见有几辆来自乡下的车,府里的家人们正拦着不让进,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贾琏一眼就认出这是巧姐回来的车,顿时火冒三丈,骂道:“你们这些糊涂的混蛋,我不在家,你们就敢欺负主子,把巧姐儿都逼走了。现在人家把她送回来了,你们还要阻拦,难道和我有什么仇吗!”众家人原本就担心贾琏回来会怪罪,想着等过会儿再向他解释,没想到贾琏直接挑明了说,他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得站在那里回道:“二爷您出门的时候,奴才们有的生病了,有的告假了,这些事都是三爷、蔷大爷、芸大爷做主的,和我们奴才们没关系。”

贾琏气冲冲地说:“一群混账东西!等我忙完了,再和你们算账,赶紧把车赶进来!” 贾琏走进府里,先去见邢夫人,但什么也没说,转身又来到王夫人这里。他跪下磕了个头,说道:“姐儿回来了,多亏了太太您。至于环兄弟,太太也别再责怪他了。只是芸儿这个家伙,上次我离家让他看家,就闹出不少乱子,如今我才出去几个月,他竟然闹到这种地步。回太太的话,像他这种人,把他撵出去,不再往来也可以。”王夫人问道:“你大舅子为什么也这样呢?”贾琏说:“太太您就别问了,我自有办法处理。” 正说着,彩云等人进来禀报:“巧姐儿进来了。”

巧姐见到王夫人,虽然分别的时间不长,但一想起之前逃难的艰难情景,不禁落下泪来,巧姐也跟着大哭起来。贾琏向刘姥姥道谢后,王夫人拉着巧姐坐下,说起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贾琏看到平儿,碍于在场的人多,不好说什么感激的话,但心里充满了感激,眼中不禁流出了泪水。从这以后,贾琏心里对平儿更加敬重,打算等贾赦等人回来后,就把平儿扶为正室。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邢夫人原本担心贾琏回来后,发现巧姐不见了,会有一番波折。又听说贾琏在王夫人那里,心里更加着急,连忙派丫头去打听情况。

丫头回来禀报说巧姐儿正和刘姥姥在王夫人那里说话,邢夫人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是贾芸和王仁在背后搞鬼,还抱怨王夫人“挑唆我们母子不和,到底是谁给平儿送的信呢?”正问着,只见巧姐和刘姥姥带着平儿走了进来,王夫人跟在后面。巧姐先把之前的事情都推到了贾芸和王仁身上,说:“大太太原本也是听了别人的话,以为是好事,哪里知道外面的人不安好心。”邢夫人听了,自觉羞愧难当。

她仔细一想,觉得王夫人的主意没错,心里也对她服气了。从这以后,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平儿向王夫人回禀完事情后,带着巧姐到宝钗那里请安。她们各自说起了这段时间的辛苦遭遇。又说到“皇上如此隆恩,咱们家也该兴旺起来了。想来宝二爷肯定会回来的。”正说到这里,只见秋纹匆匆跑来,说道:“袭人不好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