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兴兵戈,五国伐秦(2 / 2)

秦国的胜利捷报频传,咸阳宫中,嬴异人满脸喜色,神采飞扬。他下令在新占领的地区上党周围设立太原郡,派遣得力官员治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巩固秦国的统治。

然而,秦国的连连胜利引起了各国的极度恐慌,如惊弓之鸟。

恰逢此时的魏国,因蒙骜和嬴恪的猛烈攻打,魏国国君感觉魏国已来到生死存亡之际。

无奈只能去请留置在赵国已十年的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即魏无忌,是魏国国君安厘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出身贵族,以礼贤下士着称,招养门客,形成强大的情报网和私人军队。

在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58年),秦国进攻赵国邯郸时,魏无忌受赵平原君之托,劝魏王发兵救赵无效,即采纳门客侯嬴之谋,借着魏王宠妾如姬盗得虎符,夺取兵权,前去支援赵国,保卫邯郸。次年与赵、楚联军大破秦军,解邯郸之围。

信陵君魏无忌在邯郸之战时已颇有威名,其他各国听闻信陵君回归魏国,准备抗秦。于是纷纷响应信陵君号召,派自家精锐军队前去支援魏国,五国联军至此成立。

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秦国朝堂之上,气氛紧张无比,仿佛凝固。

嬴异人紧急召集大臣们在章台宫商议对策。

吕不韦进言道:“王上,五国联军虽看似势大,但各国心怀鬼胎,各有盘算,难以齐心。我军当以逸待劳,分而破之。”

又一个大臣听闻吕不韦的提议,再次补充道:“王上,可派使者前往燕国和齐国,许以重利,承诺战后割让部分城池与土地,诱使他们减少对联军的支持,甚至撤回本国军队。如此,可削弱联军的力量。”

另一个大臣也在积极献策:“对啊,王上。还可散布谣言,说楚国和魏国欲在战后瓜分赵国已失之地,挑起赵军对楚、魏的猜疑和防备,削弱联军内部的信任。使其互生嫌隙,难以同心协力。”

听着各个大臣都积极献策,又有一个重臣说道:“王上,还可暗中联络各国的一些重臣,许诺给予他们金银钱财,让他们在各国内部制造混乱,影响各国的作战决心。如此一来,五国联军必生嫌隙,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不足为惧。”

嬴异人听后,微微颔首,沉思片刻道:“吕相和各大臣此计都是甚妙,诸大臣就依此行事吧。”

另一边信陵君站在联军阵前,目光坚定如星,士气大振。他深知此次抗秦关乎各国存亡,必须全力以赴,背水一战。

蒙骜和嬴恪在黄河南边面对来势汹汹的五国联军,心中也倍感压力,如巨石压胸。但他们依然决定奋力一战,扞卫秦国的荣耀,不负王上所托。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震耳欲聋。信陵君指挥若定,联军士气高昂,奋勇冲杀,如汹涌波涛。蒙骜和嬴恪竭力抵抗,但无奈联军攻势太猛,如狂风暴雨。

嬴恪看着混乱的战场,心急如焚,却也无济于事,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和蒙骜紧急商议,见局势不利,应当机立断,下令撤退。

此后,蒙骜和嬴恪率残军退回函谷关。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乘胜追击,直逼函谷关下。

函谷关城楼上,蒙骜和嬴恪望着关下的联军,面色凝重,如临深渊。

蒙骜咬牙说道:“此次失利,乃我等之过。但函谷关乃天险,定要守住,以待王上援兵。”

嬴恪点头道:“老将军放心,我等与函谷关共存亡,誓与秦军共生死。”

就在此时,秦国派出的间谍开始发挥作用。秦国使者成功贿赂了燕国和齐国的一些重臣,他们在本国朝堂上不断进言,劝说君王减少对五国联军的支持,声称这场战争对燕齐两国并无太大益处,反而可能损耗国力。燕国和齐国的君王开始动摇,逐渐减少了派往联军的兵力和物资供应。

同时,秦国散布的关于楚国和魏国欲瓜分赵国失地的谣言也在联军中迅速传播。

此外,秦国暗中联络的各国重臣纷纷在国内制造混乱,或谎报军情,或拖延粮草供应,使得五国联军内部矛盾重重,军心不稳。

关下,信陵君看着坚固的函谷关,心中明白,要攻破此关并非易事,如登天之难。

而原本紧密团结的五国联军如今也已出现诸多裂痕,各方势力各怀心思,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经过权衡再三,五国联军纷纷班师回朝。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又再次震动了天下,更胜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