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初次尝试米饭(1 / 2)

孩子们跟着狩猎队回来时,一个个兴奋得脸都红了。

他们大多数是第一次加入狩猎队伍,以前虽然也跟过,但多数是接近成年的。

看他们那激动的样子,收获肯定不错。

一问之下,果然,四个孩子用弓箭配合,猎到了三只兔子,这效率,成年猎手也不过如此。

每次带孩子们出去狩猎,总能有意外收获,难道真是新手运气好吗?

以前宋遥都是亲自下厨,做顿好吃的作为奖励。

现在有了水果糖,这成了最受欢迎的奖赏。

甜食,无论大人小孩都抗拒不了,但水果糖的制作成本高,数量有限,一般只有孩子们能尝到。

每个孩子分到一颗糖,他们立刻更加高兴了。

三天后。

稻谷已经完全晒干,今天开始就要装袋保存,为明年种植做准备。

这么多稻种,等到明年这个时候,部落的粮食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宋遥为存放稻谷,预狼长了五只缸,每只宽一米,深半米。

这些缸占据了土窑的大部分空间,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

其中三只是宋遥最近几天赶制的,另外两只则是部落原有的旧物。

这些缸内部都细心地铺上了一层干稻草,再撒上草木灰,最上面覆盖着竹条,缸被安置在山洞的最高处,这里原本湿度就小,还常有人生火,防潮效果绝佳。

宋遥和狼匠两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把缸里的东西布置好。

缸不便移动,所以他们得先将稻谷铲进盆子,再端进山洞,最后倒入缸中。

尽管缸的体积不算小,但内部衬了许多东西,所以每缸只能装下一百多斤稻谷。

最后总共装了四缸半,宋遥估算大约有六百斤。

三亩多地能有这样的收获,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算下来每亩产量能达到一百七八十斤。

这批稻谷是未经挑选的原始品种,种植时没有挑选种子,大小通通种下。

宋遥想,如果以后能精心挑选种子,产量还有提升的可能。

虽然比不上现在随随便便就能收获的上千斤,但宋遥心里清楚,历史上水稻产量巅峰时期也就三四百斤,眼下的收成几乎已经达到那个水平的一半。

他没有把所有的稻谷都装起来,而是留下了十几斤,打算亲自尝试一下这未经加工的原始稻谷是什么味道。

现在部落的渔猎活动虽然能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偶尔还有剩余,但种稻子显然更稳妥。

宋遥想,如果水稻的口感和味道不行,那他也没法硬推这种种植方法。

只要味道过得去,大家通常还是愿意接受的,因为种稻子总比出去打猎安全得多。

毕竟,外出打猎,不是这里擦破点皮,就是那里摔得重伤,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整天在山里跑来跑去追捕猎物呢?

当然,想要吃到米饭,还得经过一道关键的工序——脱壳舂米。

宋遥记得古代的舂米工具通常包括石臼和石碓。

石臼可以用部落附近的大石头代替,上次用来砸盐的石洞也能勉强用一下。

至于石碓,找块合适的鹅卵石就可以了。

现在只是小规模尝试,还没法做出完整的舂碓,那东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出来的。

即便是石臼,没有几天时间也打磨不好。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舂米这种活儿几乎已经绝迹了,宋遥只能凭借着记忆和想象去尝试完成这个过程。

北大再次成了宋遥的助手,宋遥用稻草编了把小扫帚,负责把米倒进石头洞里和收起舂好的米。石头洞的口径不大,一次只能放进去半斤稻谷。

北大用力地一下下砸着,宋遥不时地翻动稻谷,让底下的翻到上面来。

两人都是头一回舂米,不太熟练,北大的力道总是掌握不好,头一批米多半都是碎的,宋遥收拾起来也是手忙脚乱,许多稻壳散落一地,不过幸好最后都落在了周围,还能扫起来。

两人花了十分钟才舂好半斤米,除了工具不太趁手,主要还是因为不太熟练。

渐渐地,他们熟练起来,四五分钟就能舂出半斤米。

两人花了两个小时,终于把所有的米都舂好了。米粒虽小,但色泽白净。

宋遥抓起一把米,放在鼻子下面深深地闻了闻,确实是记忆中的味道。

但他也没法确定这米究竟是什么种类,糯米还是粳米?至少从外观上很难分辨。

北大也模仿宋遥的样子闻了闻大米的味道,瞪大了眼睛闻了半天,却觉得不如部落里的肉香来得诱人。

晚饭时间快到了,今晚正好可以煮一些尝尝,这未经加工的大米究竟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