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强化农业部(2 / 2)

“很好很好。”张元彪说:“段兄弟的功业必将被青史留名,来人。”

一侧的亲卫抱拳而来。

“段部长的农业部全员,每月月银增加一两,再从我的账目上拿出一千两拨付,由段部长自由支配。再让《临清参考》和《参考消息》派人与段部长访谈,然后发告天下,我以为这玉米可以称之为段公米,那个番薯也不要这么叫了,就叫段公薯。”

这样的变故让段春生也是大吃一惊,他这些年一直在张元彪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劝农和试验,完全痴迷了这些农业种植,丝毫没有想过这些,眼下一听说张元彪要给这番薯和玉米命名,也是懵了,只是连声说道:“大人,不可不可。”

张元彪上去抓住段春生的手说道:“要的要的,这些救万民于水火的粮食,如果不是段兄弟大力去推广试种,人人都不会知道,想起那饥荒地区易子而食饿殍遍野,你就是万家生佛,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段兄弟这是活民无数的大功,这称号是实至名归。“

屋里的人都是一脸震惊,都没人吭声了。

关于称号的这些东西,都是官府的人相互臭屁,那些大官稍微推动一下,下边人起起哄还真能成,但是这段春生没有功名在身也没有当了大官,这么认定,大明朝能认吗?这可是扬名立万名垂青史的大事,他张元彪也不能吃下这个称号啊。

段春生也是惶恐,抱拳说道:“张大人,这事万万使不得使不得,对于番薯和玉米的事,我也是略尽本分,至于这样的称呼,断然不行。”

张元彪笑着说:“我说行那就行,段兄台推广种植,在农田中风餐露宿,功劳巨大,若是没有段兄台,此事可能要晚几十年才能在各地推广,眼下天灾不断,百姓苦于饥饿,晚了这几十年,何止百万人成为饿殍,这样千秋伟业,你认为没有什么,青史也会为你正名,而我只是让万千百姓知道这丰功伟业,此事万万推脱不得。”

“这不妥。”段春生喃喃道:“张大人这些年大力支持,不仅安排军士护佑,还拨付大量银钱,张大人才是居功甚伟,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张公薯和张公米,在下实在受之不起。”

一边的农业部数位幕僚也是连声称是,都说张公米更为贴切。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种砥砺下属的事要多做,有些领导老是喜欢居功,却不知手下牛逼也是领导牛逼的体现,张元彪自然是不会接受,说道:“此事不许推迟,只消得我拍人加以润色,此事就是如此,半月后就要登报宣告天下,到时候各位的名字都会在报纸上沿着大运河抵达南北两京,你们不要以为我《林清参考》是小打小闹,咱们的这个邸报在南北两京都是很畅销,读书人很是喜欢,我来为你们扬名。将来,我还要平定建奴,到那时候,你们的玉米种子就会在辽东发芽,让饥饿远离我华夏百姓。”

农业部的幕僚纷纷热切地看向自己的长官,而段春生也是默默抱拳行礼。

此后,这两种作物将在华夏大面积种植,其产量与抗旱性是毋庸置疑的强大,在无数个饥荒和自然灾害中,挽救了无数的华夏百姓。

张元彪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只是加快了一些,而这两种作物,也会成为临清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直到埋葬了这个混乱的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