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几千年的朝代演变中,农民起义是最常见不过的一个必经过程。小到一州一郡的变故、大到席卷全国四方云集响应。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次的舟山郡渔民起义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真指着这些大老粗能割据建国与朝廷分庭抗礼?
谁要是这样想,非得让人笑掉大牙不可。
奋不顾身的造反只是生活过得太不如意,只要将海禁政策放宽松,给百姓生活的希望,这场闹剧就会消亡大半。
如果往深层次思考探索,上万人的大型起义,肯定背后要有一个有权有势有谋略的大靠山支持才能运行的起来。
治病要治本,不彻查清楚,即使平息了舟山郡起义,以后还会有其他地区的民众起义。
另外还有一点引起了贾和文的注意,倭寇完全的参与到了这次混乱当中,有了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臭鱼烂虾掺和其中,平息东南沿海的纷乱肯定不会太容易。
“咱们现在手中无兵无将,想要弹压杀红了眼的上万亡命徒,并没有太高明的办法。”
“施展让其自相残杀,内讧的手段,需要时间慢慢谋划,江南地区一直是雍和亲王的地盘,只要他想干涉,咱们插手都很难,更何况公主现在被几万人紧咬不放,根本耽搁不起。”
“琅琊王氏、会稽虞氏、吴郡陆氏等大小十几个世家联合控制东南军镇,既坏不了事,咱们也根本指望不上。”
“王爷,想要最迅速、最直接的解决这件事,恐怕还得上报朝廷,请圣人下达旨意。”
贾和文手指轻叩桌面,提出最中肯的建议。
没等睿和亲王说话,身边的老仆无奈提醒说:“上个月王爷在宫中与圣人发生争执,闹得不欢而散。
“本月已经是第三次求见圣人了,宫廷守卫不但没有放行,总管太监还带来了圣人口谕,直接没收了王爷随意进宫的腰牌。”
“口口声声称亲王操劳半生,今年岁已高应多多静养,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无事还是少进宫的好。”
“当他娘的屁,圣人怎么会不见我,肯定是那个狗太监假传圣旨!”睿和亲王忍不住怒骂道,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咯吱作响,横眉立目面露凶相。
“唰唰唰~”几道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听闻家中遭逢大事,风尘仆仆赶来的是睿和亲王的长子与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