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刚要开口应答,忽闻旁边一人厉声喝道:“刘璿,休要在此逞口舌之利,速速回成都去吧!若是不回,此处便是你的葬身之地!”此言一出,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吴尊心中一凛,猛地意识到自己被刘璿的几番言语差点带偏了方向。自己已然走上了造反之路,岂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僵局之中。现场的局势也愈发紧张,空气仿佛被凝固了一般,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那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丝风吹草动而断裂开来,引发一场无法预料的风暴。
成都城内,夜色已深,刘禅正欲安歇,忽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宦官黄皓满面焦急,冲进了寝宫之中,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主子,大事不好了!”
刘禅闻言,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轻声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黄皓喘了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话语简洁明了:“安平王刘理率领众大臣,正往寝宫而来!说是要找太上皇您评理呢!”
刘禅听后,心中的疑惑更甚。评理?评什么理?自己已然退位,成了太上皇,这朝中之事,又与自己何干?他沉吟片刻,说道:“让他们进来吧,看看他们究竟有何话说。”
不多时,一干人等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寝宫之外,随即哗啦啦地跪了一地。安平王刘理也跪在其中,他施了一礼,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恳切:“皇兄,陛下非要迁都不可,而太上皇您也不加以规劝。据探子来报,陛下在去往汉中的路上,遭遇了歹徒的袭击,恐有性命之忧啊!”
刘禅闻言,心中一惊,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否认道:“不可能,蜀地治安一向良好,哪有那么多歹徒?况且,我大汉的白毦兵英勇善战,一般的歹徒又怎能对抗得了?”
刘理见刘禅如此说,心中焦急万分,他生怕刘禅会误会自己的来意,连忙接着说道:“皇兄,这歹徒之事,或许只是表象。也有可能是军中对陛下的迁都之事不满,从而出现了兵变啊!”
此话一出,跪在一旁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道:“太上皇,您得速速拿个主意啊!如今迁都才刚刚开始,就出现了兵变,这证明现在迁都实在是大错特错。望太上皇收回陛下的成命,以安天下之心。”
刘理见状,也接上了话茬:“若太上皇能收回陛下的成命,百姓必会感恩戴德。只是,陛下恐会因此失掉威信。为我大汉的江山社稷计,当另立贤君,以稳朝纲。”
刘禅听后,心中已然明白了几分。他虽然是懒散一些,但脑子并不慢。他听出,这众多大臣其实是不同意迁都的,而自己的儿子刘璿却执意要迁。大臣们见无法说服刘璿,便决定换个皇帝,以阻止迁都之事。只是,他们为何不在朝会上提出来,而是等刘璿出了成都之后突然发难?这其中的目的,恐怕并不单纯。
刘禅冷冷地看向了刘理,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缓缓说道:“王弟,你导的这一场好戏,倒是挺有意思的。只是,你不怕这场戏演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