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林秾音的衣着,又想着她之前留下的荷包,怎么看都像是个大宅子里的姑娘。
这里靠近河边,临近的屋子都不大。
最大的,也就是旁边那个稍小的二进的宅子。
“我来寻一个人。大娘您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我十几岁就嫁了过来,在这里生活十几年了,姑娘可是有什么要问的?”大娘听完,很快便明白林秾音是来问消息了。
她心中大喜,之前收了她那么多银两,正愁着怎么来报答,现在能帮忙,她自然十分乐意。
十多年,林秾音在心中想着:做了这么久的邻居,那必然是很了解宋嬷嬷一家了!
“我府里有个嬷嬷,她姓宋。我昨日奉山寺祈福,今日归家,没见着她。一问才知道她走了。”
“但这个嬷嬷她人好,我用她也很是舒心,现在人走了,我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顶替她,便想着来问问情况,看能不能再把她请回去!”
“您住这儿这么久,不知可知道些她家的情况?”
林秾音说完,大娘就皱起了眉,然后摇头叹道:“旁边人家姓李,他婆娘确实有在大宅子做工,但不常回来,听说一回来就拿不少的银钱。”
“老李人也勤快,平时也不少帮我们这些邻里的忙。只是这几日不知怎么的,都没怎么见到人。上次见还是……”
“唉,上次她家姑娘回来,在门口闹了好大一场。我不好听人家的热闹,便只远远看了一眼就关了门。”
“我估计啊,她辞工跟她姑娘上次回来有点关系!”
妇人说完,便越发觉得如此。
发现了新的线索,林秾音便又问道:“那您可知道她家姑娘的消息?”
妇人摇头。
“平时老李沉默寡言的,也不怎么说他家里的事。我就知道他家有一个出嫁了的姑娘,还有一个在外地干活的小子,他婆娘在大宅子里做工,家里一般就他一个人。”
虽然目前知道的东西不多,但多少也有点线索。
林秾音向妇人道了谢,便准备离开。
妇人见状,不好意思地说着:“唉,也没帮上您什么忙,您若有空,可以来家里吃个便饭。”
“好。”林秾音点头应了下来。
回到宋嬷嬷屋子外时,絮儿也来了。
两人把问到的消息简单对了一下,林秾音便心中便有了主意。
絮儿那边问到宋嬷嬷姑娘嫁去的地方,现在只需去那边寻人,应该就能知道些什么。
只是,她们刚走出巷子,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两人对视一眼,絮儿便先跑过去寻人了。
“宋嬷嬷。”絮儿一边走一边喊着。
本以为宋嬷嬷没听到,可喊了几声后,宋嬷嬷反而越走越快,像是在躲着什么。
而她怀中还拿了个东西,但隔得太远,絮儿没看清。
又因为有路人时不时走过,絮儿还是没能追上宋嬷嬷。
等林秾音赶到时,就只剩下絮儿在原地喘气。
“姑娘,奴婢无能,没有追到宋嬷嬷。”絮儿一边喘气一边说着:“奴婢没想到,宋嬷嬷脚程那么快,奴婢后面都跑起来,还是没追上!”
林秾音安慰道:“没事,既然看到了宋嬷嬷,就说明她现在并未出城,只是换了地方。既然如此,倒不如先去她姑娘夫家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