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尬住了,朝臣们倒是一时没有想出词来再对着曹太后进行一番反对,于是曹太后趁机宣布此事定了,然后火速退朝。
她知道这些扯犊子的之后还是要给她上折子坚决不同意的,不过没关系,她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蕊初被曹太后安排成青鸾使的时候还有些懵逼,她觉得她给大娘娘当贴身女使当得挺好的呀,怎么就要赶她出去了呢。
被曹太后强行按着当青鸾令的那那看着小姑娘那一通委屈,才过去和她细说分明,太后这不是要赶她走,是看她忠心,让她多做事,多领一份工钱。
才十多岁的蕊初听到这就非常高兴,谁不喜欢多领一份工钱呢?
听说青鸾使就是为大娘娘整理文书和往后为大娘娘和青鸾司的大人们传信,觉得自己肯定做得来,说着就要给大娘娘做果子点心去了。
曹太后这一手麻痹下去,搞得朝臣只以为是太后想给身边的女使们安排个更正式好听的身份,也就不哔哔了。
而等到年底英国公和几位将军严格执行曹太后的,收复大半失地,大胜回朝,留了长子和次子驻守的时候,曹太后又开始搞事了。
曹皇后说着失地收复,还需选派官员治理,为免朝堂官员短缺,自然要选拔新人才。
自然又把两月前提出的青鸾司又提了一嘴,让青鸾令同步选拔女官。
朝臣们还没开始哔哔呢,曹太后又说,如今诸事繁忙,要缩减假期。
朝臣们又要哔哔,曹太后继续放雷,年后开拔,出兵西夏,她老人家又要亲征,还要以张桂芬为副将。
要反对的事情太多,朝堂一时七嘴八舌起来了,而英国公为了不省心的女儿,还得开始据理力争,帮太后说一件事,就等于帮太后说三件事。
看着面前菜市场一般的朝堂,小皇帝看得津津有味,并在一片“请太后三思”声里,拍板决定他去负责和那大人一起选拔女官。
朝臣们沉默了,虽然小皇帝时常让人无法把他当成四岁稚童,但是他的年龄就在那摆着,也没谁指望他办什么事啊,不然群臣早叫嚣着让太后还政了。
于是大家眉眼官司一打,觉得让小皇帝瞎胡闹一通,搞搞破坏也行,估摸着这事也得办砸了。
不然真让他们死谏,太后也不是吃素的。
毕竟太后挥舞着的那把刀虽然没砍着脑袋,但是不知道那刀劲怎么就非要往脑袋上使,好几个跳得欢的大臣都被削成秃瓢了,好在每天还戴着帽子,不然真没法遮丑了。
曹太后倒是一看好大儿那乐滋滋的样,就知道他估摸着心里有人选了,牵着小皇帝下朝后,便有心问一问。
她尚且还在脑内搜寻这汴京城里,哪位得了小皇帝的青眼呢,小皇帝就一拍手,眨着他亮晶晶的眼睛说要去招揽康家的王大娘子了。
曹太后满脑袋问号,你看中王若与什么?谁家的事都想插一脚,当搅屎棍,非常符合你的八卦吃瓜的品味吗?
王若与到底哪里吸引了小皇帝她不知道,但是你招揽人不用像土匪劫道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