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生计(2 / 2)

沈忱溪看着碗里的青菜,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牧大人倒是会照顾人。只是,这黑衣人一日不除,我等便一日不得安宁。”

牧云卿故意不接他的话,视线落在他碗里的青菜,“沈大人不喜欢吃青菜吗?”

“还好,只是比起青菜,沈某更喜欢吃肉。”他慢条斯理地将青菜拨到一边,夹起一块豆腐放入口中,“不过,在这寺庙之中,也只能将就一下了。”

“沈大人这哪是将就,我看啊……”牧云卿拖长语调,一语双关道,“牧大人不喜欢的东西,可是一口没动过。”

“不喜欢的东西,为何要动它?”沈忱溪抬眸看他,神色认真,“还是说,牧大人觉得,人就该为了旁人委屈自己。”

“自是不能为了旁人委屈自己,”牧云卿转移话题道,“先不提这些,黑衣人一事事关重大,你我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行,都听你的。”

牧云卿抬手揉了揉太阳穴,“既然如此,那便好好商讨一下,找个法子对付他。”

“左相大人可是累了?”沈忱溪唇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让人看不出情绪,“不如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再从长计议。”

“不必,就在此处便好。”

“也好。”沈忱溪手指摩挲着杯盏,思忖片刻后,目光落在他身上 ,“那牧大人觉得,我们该如何引出黑衣人呢?”

“单凭你我二人,恐怕不能抓住他,”牧云卿提议道,“不如让女帝再派些人手?”

“牧大人所言甚是。”沈忱溪颔首表示赞同,随后话锋一转,“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若是让女帝知道了,难免会引起她的猜忌。”

牧云卿笑道:“要的就是她的猜忌。”

沈忱溪闻言不禁对他另眼相看,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牧大人果然高明,只是……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你我二人为国为民,行事光明磊落,纵是冒险又有何惧?”

“倒也有几分道理。”沈忱溪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牧大人,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安排人手?”

“我看校军场的人就很不错。”

“校军场的人……”沈忱溪略一思索,随即点头赞同,“牧大人所言极是,她们个个身手不凡,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嗯,那我晚些时候托人传信去宫里。”

“好。”

_

顺天酒楼

“侯爷!”男子端着菜走过来,“菜好了!”

“嗯,放那儿吧。”宋祈安指了指桌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对了,老板,你过来一下。”

他打开小盒子,里面是一块玉佩,“这块玉佩你拿着,就当是本侯爷给你的见面礼。”

男子擦了擦手,小心翼翼的接过玉佩,“侯爷,这……真是给我的?”

“自然是给你的,不过……”他故意停顿一下,卖了个关子,“你可要答应本侯爷一个条件。”

“您说,只要我能帮上忙,我一定帮您!”

“这事不着急,”宋祈安夹起一块菜放进嘴里,抬眸看向他,“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总不能一直唤你老板吧。”

“侯爷说的是,”男子拱手道,“小的叫潘玉。”

“潘玉……好名字!”宋祈安眼睛微眯,笑着点点头,“以后,本侯爷就叫你小玉了。”

“好的侯爷。”

“小玉啊,”他一边吃着菜,一边说道,“你可知这城南为何会衰败?”

“先前听母亲提及过,”潘玉道,“五年前,这块一夜死了很多人,百姓惶恐,相继搬离,后来疫病多发,人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就衰败了。”

“疫病这事,我也略有耳闻,但这并非不治之症,那些人为何这般惶恐。”

“侯爷您有所不知,”潘玉叹息道,“人生下来就分个三五九等,我们城南的百姓多半都是最低等,温饱暂且不能自足,又何来钱财去治病。”

宋祈安听完后,沉默片刻,放下筷子,“原是如此,是我考虑不周,”他侧头看向潘玉,“照你这么说,要想拉动城南生意,得先解决民生问题才是。”

潘玉诧异地看着他,“侯爷,话虽如此,但这……并非易事。”

宋祈安笑道,“容易之事何须本侯爷出马。”

“侯爷莫要怪潘玉多嘴,”潘玉道,“这事仅凭侯爷一人,多半是不能成。历年来,朝廷对城南之事皆是不顾,疫病泛滥时,偶发钱款,但都进了那些贵人的口袋……”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潘玉连忙闭上嘴。

他眼前这位,可不就是贵人。

他同他瞎扯什么民生,无非是对牛弹琴。

这些人根本不会懂。

“怎么不说了,”宋祈安示意道,“继续说下去。”

潘玉迟疑片刻,恭敬道,“侯爷,潘玉不过随口一说,此话毫无深意,就不继续说下去了。”

“本侯爷倒是觉得,你说的极为有理。”宋祈安称赞道:“民生多艰,自是同朝廷、官员都脱不了干系。官员克扣钱款,在如今这种世道,只道是寻常事,若不从源头揪起,根本无力解决。”

他抬手倒了杯酒,继续道,“但贫民多堕,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侯爷说的是,”潘玉道,“百姓自知困苦,日子一久便都不想劳作了。”

“如此盘算下来,官动不得、世道又不可转变……”宋祈安思索道,“然民力稀薄、民心松散,聚而固其势则为众,聚众则可为生。”

他侧头看向潘玉,“你可明白?”

“明白。”

潘玉这会儿是真明白了。

他以为宋祈安在同他掰扯民生,他还嗤之以鼻。

而宋祈安,自始至终都在考虑酒楼生计。

借状况以谋生计,谈民生而求利益。

高,实在是高。

如此看来,倒是他眼界低了。

“既是明白,便着手去做吧。”宋祈安走到潘玉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按我说的,先翻修。”

“侯爷放心,我一定办到,”潘玉道:“但容我跟母亲商量一番,这酒楼毕竟是她老人家的。”

“嗯,这是自然,”宋祈安颔首表示理解,“毕竟是你母亲的产业,理应尊重她的意见。”

“多谢侯爷。”

“本公子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宋祈安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随意地摆了摆手,故作大方地说道,“你且去与你母亲商量,只要她同意,即刻便可动工。”

“是。”

“对了,再去寻几个厨子来吧!”

“侯爷,”潘玉道,“这事先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