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与李义点齐数十名精壮士卒,气势汹汹地冲出营寨。
张忠仰头大笑,声若洪钟:“哈哈哈,我早料到你们会来这一手。说吧,打算要多少银两?”
李义也扯着嗓子怒吼:“这些物资,本就是你们应允要送予我们的。如今出尔反尔,竟要强卖,就不怕传出去遭天下人耻笑? ”
张忠紧接着逼问道:“你若非要强卖,起码得打个折吧。”
李义连忙附和:“没错,至少得打折。”
张忠又道:“而且,价格绝不能高出市面。不然,我就去官府告你欺诈! ”
李义重重点头:“对,必须按市面价格来。”
张忠一口气罗列起来:“一斤大米,价格不能高出10文;一斤面,不能超过15文;一斤棉花,不得高出60文;一匹布,则不能超过300文。”
一番盘点后,张忠提高音量道:“综合算下来,你留下的这些物资,也就值一万贯。我们一下买这么多,难道不该打折?打个八折吧,就八千贯,不能再多了。”
李义在旁帮衬:“对,绝对不能超过八千贯。况且,我们眼下没现钱,得给你立个借据。”
张忠话音刚落,一个小厮便捧着笔墨纸砚匆匆赶来。张忠不假思索,提笔在纸上奋笔疾书,迅速写好一张借据,而后高高举起,展示给对面的大汉。
这时,有人在一旁小声嘀咕:“要是他觉得这价格不行,可咋整?”
李义闻言,冷哼一声,指着那堆成小山的物资说道:“哼,好办!他卸下的东西,我们一粒米都没动。要是不满意这价格,直接拉走便是!”
张忠手持已签字画押的借据,满脸诚恳地走向大汉:“这位英雄,江湖儿女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但我张忠绝非赖账之人,只是暂时周转不开,需要些时日。来来来,这借据你先收好,待我手头宽裕,必定分文不少地还你 。”
说罢,张忠大步走到大汉跟前,将借据递了过去 。
大汉听张忠,李义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天,听的是一头雾水。
那大汉一把夺过借据,反复端详许久,突然目眦欲裂,暴喝连连:“哇呀呀呀~” 紧接着,他将纸条狠狠扯碎,扬手撒向空中。
几乎在同一瞬间,他抽出背后的宣花大斧,裹挟着呼呼风声,朝着张忠凶猛劈去。 张忠对此早有防备,他武艺虽不及柴无畏、萧天凤、周侗那般声名赫赫,却也是江湖中公认的一流高手。只见他身形如电,一个箭步侧身闪去,轻松避开了这雷霆万钧的一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