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考验的是双方的韧性、勇气,以及后勤补给,我们缺乏大义名分,在这场战争中天然劣势”。
众人默默点头,大明统治两百余载,尽管近年略显颓势,但百姓心中,依旧认可大明为正统。
秦思源深吸一口气,继续部署:“为确保保宁府两州八县稳定,每个州县派遣一连家丁,并带四百青壮前往,组建地方守备营”。
“让他们在训练的同时,维护住地方的治安,尤其是要打击残存的地方势力,让他们不难不能出来兴风作浪”。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战争一触即发,保宁府绝对不能乱。我们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即便战事不利,也要有周转的余地”。
他这番话,已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若真到了那一步,他便依托保宁府的青壮力量,坚决抵抗,甚至不惜游击作战。
派去的这五百人,便是要稳定各州县局势,将各村青壮转化为民兵,以备不时之需。
苏明哲沉吟片刻,提议道:“大人,属下认为还可更进一步——赋予正式家丁土地,并且免税”。
秦思源沉思起来,现在的家丁并无土地,一切供给皆由他提供。
但在农耕社会,土地便是人们的命根子。
若能赋予家丁土地,他们将成为有产者,为守护自己的财产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就在秦思源深思之际,一名亲兵如同火烧屁股般,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喘着粗气报告:“大人,快马加鞭的急报!保宁卫指挥使,您的外公,他带着亲兵,已经抵达秦家庄十里之外!”。
秦思源猛地一愣,心中惊疑不定,外公怎会突然造访?事先竟无半点风声。
他不及多想,立即起身,对屋内众人下令:“你们继续商议,务必制定出一份周密的计划。我即刻前往迎接外公”。
苏明哲等人纷纷起身,对着秦思源匆匆离去的背影,恭敬地行了一礼。
秦思源脚步匆匆,出了密室,直奔马厩。
他翻身上马,鞭子一挥,马蹄声急促地敲打着地面,向着外公李战林的方向疾驰而去。
出了秦家庄,风尘仆仆地赶了不过三里路,秦思源便望见了一队骑兵正疾驰而来。
领头的身影,身穿三品指挥使的官服,威风凛凛,正是外公李战林。
他的身后,跟着百余骑,尘土飞扬,气势如虹。
秦思源催马加速,迎上前去,远远地便大喊出声:“外公!”。
李战林远远地听见呼声,放声大笑:“哈哈,思源,外公来看你了!”。
然而,秦思源的心却是一沉,外公的声音,明显与往日不同,虽笑声洪亮,却难掩其中的虚弱。
他仔细打量外公,只见他面容憔悴,脸色蜡黄,一看便知身体状况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