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战前会议四(2 / 2)

秦思源又说道,“其实把这些刑徒放到战场上作用也不大,按照我的意思是不准备用他们”。

“不过你们一力坚持,那就先把事情说在这里,如果到了危急时候,就把他们用起来”。

顿了顿又说道,“雷虎,传令下去,这次尽量活俘,我们需要大量的劳力”。

“现在的天气越来越不好,我们要在保宁府修建大量的水库、水渠,还要修建官道、清理江淤,等等一切都要人去做”。

他可是知道崇祯年间难熬的,小冰河时期崇天灾频发,极其惨烈。

崇祯十年年至 崇祯十七年的大旱,是近 五百年最严重的旱灾。

北方多地连旱五年以上,河南连旱 七年,一六四零年达到最严重程度,年降雨量极少,河流水涸,汾水、漳河枯竭,白洋淀干涸。

蝗灾也接踵而至,从崇祯八年的陕西开始,不断扩散,所到之处寸草无遗。

崇祯十四年达到高峰,蝗虫遮天蔽日。此外,鼠疫横行,崇祯十六年起,北京等华北地区疫情严重,仅北京就有 二十万人以上死亡。

这些天灾导致庄稼绝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虽说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但是未雨绸缪多早都不为过,而且水利设施在农业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保宁府必须囤积大量的粮食,然后吸收四周的流民为保宁府所用,这样才能发展起来。

苏明哲点点头,“大人所言极是,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谓无粮不稳就是这个道理”。

秦思源笑了笑,“这些百姓既然跟了我,那么就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底线,你们也要记住这个,要不然他们就会遗弃我们”。

苏明哲和雷虎站了起来,“谨遵大人教诲”。

“行了,你们去忙吧,时不我待,要抓紧时间”,秦思源摆摆手说道。

两人行礼离开,秦思源这才问道,“两位叔父是有什么事情吗?”。

秦天云和王冀对视一眼,秦天云有些为难的说道,“思源,秦家还是有很多优秀弟子的,你看是不是把他们用起来?”。

“是的”,王冀也说道,“我们王家的优秀弟子也不少,也愿意报效大人,还请大人收留”。

秦思源沉默了一下,两家里有什么优秀子弟他都清楚,林云那里还给他们建了一个档案。

但是他收到的消息可不怎么好,两家的老爷子都有意让他们进入军政两界。

不过他们可没有让这些人从底层做起的意思,而是让他们从中层做起,也就是起码要给百户或者连长这种官职。

秦天云看他没有说道,于是解释道,“思源你也知道,秦家这次付出了很多,可以说大半家业都拿了出来”。

“族人们因此颇有微词,何况照顾一下族人也是应有之意,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