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秦文蕴的野望(1 / 2)

秦文蕴轻抿一口香茗,缓缓放下茶杯后开口道:“这第二点嘛,便是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官手中众多的权力,尤其是那至关重要的判罚之权”。

“如此一来,黎民百姓若遭遇不公之事,便有了申诉冤屈的去处,社会矛盾自然也不至于不断激化升温”。

他稍作停顿,接着又说:“需知往昔之时,案件审理皆由地方主官一手掌控”。

“这些官员往往凭借个人喜好和利益关系来断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公平正义!”。

“如今则大不相同了,凡事都得依照律法行事”。

说到此处,秦文蕴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欣慰之色:“这般变革之后,那些原本肆意妄为的官员们想要再如从前那般胡作非为,可就没那么轻而易举喽!”。

一直静静聆听着的秦天云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但同时也不无担忧地提出自己的顾虑:“话虽如此,可就怕新设立的那个法院难以始终坚守最初的立意宗旨”。

“毕竟身处官场,各种诱惑与压力交织,难保其不会逐渐偏离正道,最终也被腐败所侵蚀”。

秦文蕴闻言却不以为意,微笑着回应道:“莫急莫急,咱们不是还有专门的监察部门么?”。

“于上位者而言,其实并不惧怕底下之人偶尔犯下错误,一旦有人胆敢违法乱纪,只需将其严惩不贷即可,如此既能平民愤,又能起到以儆效尤之作用”。

只见他眼中闪过一抹精明之光,继续侃侃而谈:“只要能够牢牢把控住这个监察部门,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

“那么即便那些文官们心怀叵测,也决然无法兴风作浪,再者说了,就连律法本身亦是由他们亲自参与制定而成,倘若日后真因自身行为触犯法律而遭惩处,那又能怪罪何人呢?”。

秦天云完全沉浸在了秦文蕴所说的话语之中,如此深刻的道理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

要知道,自从他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之后,一直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案工作,对于官场上那些错综复杂的门道和隐晦规则知之甚少。

“我的那个侄儿或许能够处理好眼前这些事情,但未来又会怎样呢?”。

“想当年太祖何其英勇威武,可如今的局面却是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啊!”,秦天云皱着眉头,满脸忧虑地发问道。

“呵呵,什么太祖英武?难道你真觉得太祖在位时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吗?”,秦文蕴冷笑一声,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之情。

“实际上,当时也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

“而且到头来,那些跟随太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也大多没能得到善终,要不然哪里来的靖难之役?”。

听到这里,秦天云不禁感到一阵无奈。

毕竟大明王朝对他以及他的家族还算不薄,所以在这样敏感的话题面前,他实在不方便轻易表态或发表个人见解。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军队方面了”,秦文蕴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像什么团练啦、治安营之类的,其实都算不得什么重要力量”。

“唯有正规军才称得上是真正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