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苏明哲微微躬身,双手抱拳向前一拱,面色诚恳地说道:“大人,属下深信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定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目光坚定,仿佛已看到那光明璀璨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而坐在案几后的秦思源则轻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他缓缓开口道:“苏先生,不要想得太好,由于生产力所限”。
“如今我等已然竭尽全力,可这保宁府目前的状况或许便是数十乃至上百年间所能达至之巅峰了”。
“这个社会想要再次进步,那么工业就必须取得进步,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苏明哲沉吟了一下,“大人,您说的是工坊吗?那些工坊会占用大量人力,种地的百姓们如果大量进了工坊,我们粮食会不够的”。
他心中藏着这个疑问已久,只缘秦思源似将一切尽握在手,令他未曾有机会吐露。此刻机缘来临,他自是不会放过,径直问道。
秦思源神色凝重,沉声道:“我等务必保护百姓的利益,比如粮食的价格,绝不可使其跌落,一定要令百姓种粮有利可图”。
“还有,要让百姓多样家禽,自己食用之外,也可售卖,农闲的时候做点小工补贴家用,妇人织布等诸般营生”。
说到这里,他目光灼灼,语气愈发坚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保证百姓的生机,任何敢于破坏这一点点,都是我们的敌人,必须给予打击”。
苏明哲赶忙点头,抱拳应道:“属下已然明了,必竭尽所能,妥善而为”。
秦思源将手中文书浏览一番,抬首道:“便依二叔此回书发往朝廷,且务使更多之人知晓其中内容,要让整个大明皆晓我等之决心,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崇祯六年正月十六,保宁府衙署开衙,保宁府一众主要官员皆齐集于府衙之内。
数千名年轻人带着包袱,排成长龙静候于府衙门前,逐一报到后,被分批引领而去。
其中大部分随护卫队启程,他们将深入乡野,以维系保宁府之规制。
而原在乡村之新兴组织,则依秦思源之令有序撤出。
这是他汲取后世之教训,因为百姓若被过度鼓动,势如洪水,一旦失控,便难再约束,于这乱世之中,极易引发大乱。
至此,保宁府掌控四府一州之谋划正式拉开帷幕,无数人员于当日即刻出发,依既定目标奔赴各地。
四海客栈也全力运转,为离开的众人提供周全服务,而且还要抽调人手前往四府一州,筹建新的四海客栈。
幸好这些州府历经多年渗透,选址皆已确定,故而不会有太多的波折。
与此同时,四府一州之官员与豪绅仿若惊弓之鸟,纷纷举家逃亡。
他们拖家带口,于冰天雪地之中仓皇离去,一时间,官道之上几近堵塞。
汉中府情形尤为严峻,紧挨着保宁府之宁羌州率先有所动作。
宁羌州知州齐修民,年四十六,出身举人,已在宁羌州主政八载。
按常理,于原本历史之轨迹,他早应离任,但是因为保宁府之故,无人愿来接任此职,致使他滞留于此,未能挪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