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外公做了这么多年的指挥使,在这保宁卫的威望那可是不容小觑的。
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不会,外公。如果我有幸击败了官军,并且掌控了保宁府,我或许会做出出兵的姿态,但那仅仅是姿态而已,我绝对不会真的去攻城掠地。”
“哦?你竟然不想扩大地盘?”李战林有些意外,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是的,外公。我不会盲目地去扩大地盘,只要掌控了保宁府,我就会停下征战的脚步,安心地发展这个根基之地,耐心等待天时”。
“这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根基稳固了,才能谋求长远的发展”,秦思源有条不紊地说道。
看到李战林脸上露出些许疑惑的神情,秦思源继续说道:“外公,您知道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农民起义如过江之鲫,数量众多,可是真正能够建立政权并且长久稳固的却只有两个人吗?”。
李战林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身子微微前倾,问道:“哪两个?”。
“汉高祖和本朝太祖”,秦思源略带无奈地回答道,他心里知道外公可能没理解自己真正的意思啊。
不过他马上调整过来,紧接着说道:“外公,我说的重点不是这两个人是谁,而是想说,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稳固的根基之地,要有属于自己的人才储备”。
秦思源顿了顿,提高了声音说道:“否则,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虚幻而不切实际”。
“那些农民起义军,大多只知道掠夺,却不懂得建设,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制度体系,所以根本凝聚不了人心,这样又怎么能够成就大事呢?”。
李战林听了秦思源的话,不禁陷入了沉思。就在这时,有下人匆匆前来禀报:“老爷,雷虎、卢世安、常山民还有刘文斌前来求见。”
秦思源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们这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说说另外几个千户所的事情呢。
李战林挥了挥手,中气十足地说道:“让他们都进来吧,刚好大家都在,一起说道说道。”
很快,几个人就被下人带了进来。他们一进门,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番见礼,然后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
李战林看向秦思源,说道:“思源,你继续说,为什么农民起义很难成就大事呢?”。
秦思源看了在座的几人一眼,心中暗想,给他们讲讲这其中的道理也无妨。
于是说道:“主要是那些农民起义缺乏根基,没有明确的纲领,所以根本建立不起稳固的政权”。
“也不知道怎么建立政权和制度,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如何能与根基深厚、制度完备的朝廷相抗衡呢?”。
“到最后杀得人头滚滚,十室九空,农民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才会有和朝廷抗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