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只是笑笑,那笑容中却透着一股无畏与决绝,“那我就先攻下成都府,杀光所有官吏、地主,给所有老百姓分发土地,然后把他们武装起来”。
“我就不相信,这些有了土地,有了盼头的老百姓,不会拿起武器和朝廷拼个你死我活”。
“你……”朱燮元手指着秦思源,嘴唇微微颤抖,想说什么却又被秦思源那大胆狂妄的话语惊得一时语塞。
朱燮元心中的隐忧如阴霾般挥之不去,他深知保宁府如今的实力已不容小觑。
保宁府现下完全有能力迅速集结起一支数万人的庞大军队,且凭借其稳固的势力架构与组织能力,掌控周边几个州府亦非难事。
这几个州府所蕴含的能量着实惊人,数百万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充足的兵源与雄厚的生产力。
一旦被纳入保宁府的势力范围,那将如虎添翼,成为一股足以撼动大明根基的强大力量。
他暗自思忖,朝廷若要围剿,究竟需派遣多少兵力方能与之抗衡?十万?二十万?可这谈何容易。
朝廷的财政本就捉襟见肘,连年的征战与内忧外患,早已使国库空虚,哪里有如此巨额的银子来支撑一场胜负未卜的征伐?
况且,保宁卫绝非那些只知烧杀抢掠、毫无长远规划的流寇可比。
他们有着严谨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架构分工,能够有条不紊地运作。
其后勤供应稳定而可靠,土地分配政策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与支持。
那些被铲除的地主豪绅,其积累的财富亦为保宁卫提供了充足的银钱。
想想往昔那些流寇之乱,不过是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仅凭一腔热血与对不公世道的愤懑,便能搅得天下大乱。
倘若换成是十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有组织纪律的军队,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士兵因拥有了土地,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财产,必然会以命相搏,战斗至最后一刻,其战斗力与战斗意志将被激发到极致。
朱燮元轻舒一口气,似是想舒缓内心的沉重压力,“即使你那般作为又能怎样,反正早晚都必有一战,不如及早决战,速战速决为好”。
在他看来,拖得越久,变数越大,倒不如趁早解决,以免夜长梦多。
秦思源听闻此言,不禁露出一丝无奈之色。
他深知这便是双方相互制衡的微妙之处。自己此刻一心渴望休养生息,稳固并消化胜利果实,逐步积聚力量,以图长远发展。
而朱燮元身为官场老手,洞察力敏锐,对他的心思洞若观火,自是不愿让他顺遂心意,安然发展壮大。
“总督大人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还是对大明那僵化的体制深感忧虑?”,秦思源目光灼灼,试图从心理上探寻朱燮元的弱点。
“你这是何意?”朱燮元眉头微皱,警惕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