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背负双手,不紧不慢地踱了几步,继续说道:“我勉强算得上是半个世家子弟出身,但在座的诸君,绝大多数皆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如此说来,咱们这支队伍其实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农民起义军”。
顿了一顿,他又感慨万千地道:“翻开史书,细数过往,从草根崛起最终登上皇位者不过寥寥二人,其一乃汉高祖刘邦,其二则是明太祖朱元璋”。
“虽说此二者皆起于草莽之间,但他们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百姓利益的代言人”。
“想当年,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帝业,乃是得到了六国贵族势力的鼎力相助和全力支持”。
“而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关键所在,亦非依靠广大百姓之力,而是仰仗着南方那些地主士绅阶层的扶持”。
“他在成功建立国家之后,所首要考量的竟然依旧是那些地主士绅阶层的利益得失”。
“尽管也分给了普通百姓一部分资源,但那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边角余料罢了”。
“与我们一心为民众谋福祉、力求公平公正的理念相较而言,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此时,众人情绪激昂,纷纷再次站起身来,他们的呼喊声愈发狂热,震耳欲聋:“我等愿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哪怕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
秦思源面带微笑,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诸位,这番话不仅要深深地铭刻于心中,更需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
“只有当百姓真正理解并拥护我们的主张时,才会发自内心地喜爱我们,如此这般,无论面对怎样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够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在一片激昂澎湃、令人热血沸腾的氛围之中,这场意义非凡的大会缓缓落下帷幕。与会者们纷纷起身离去,各自回归到自己原本的岗位之上,然而人群中有一个身影却被单独留了下来——那便是赵猛。此时此刻,每个人手头的事务繁多且紧急,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懈怠与延误。
秦思源将赵猛唤至书房,并轻声说道:“你来瞧瞧这份计划吧,务必要看得仔仔细细的,如果存在任何疑惑之处,尽可直言相告”。
语罢,便将手中那份精心准备的计划书递了过去。
赵猛赶忙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从秦思源手中接过计划书,而后小心翼翼地打开。
只见他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一时间整个书房内鸦雀无声,唯有他轻轻翻动纸张所发出的细微声响。
秦思源则悠然自得地坐在赵猛的对面,亲手为其斟满一杯香茗,之后并未出言打断赵猛的思绪,而是选择在一旁默默等候。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赵猛将手中的文书缓缓放置于桌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