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等四人闻言,亦是开怀大笑。一番谈笑之后,韩暨便提出告辞之意。张固挽留道:“先生真的不打算留下吗?广陵郡虽地方不大,但为先生谋个一官半职,还是易如反掌的。”
韩暨微微一笑,道:“在下目前暂无出仕之意,欲返回家乡耕读一段时间。若将来有出仕之心,定会前来叨扰将军,还望将军届时莫要嫌弃才好。”
张固见韩暨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他与众人一同将韩暨送至辕门外,并贴心地为其准备了干粮衣物及些许盘缠。更命两名亲卫护送韩暨安全返乡。
韩暨离去之后,张固与黄忠、典韦、鲁肃四人便听闻联军大帐内升起点将鼓声。只见张超命人前来传唤,张固正欲带着黄忠、典韦前往联军大帐。
鲁肃却忽然拦下张固,语重心长地说道:“兄长,昨日你与黄将军虽立下大功,但也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今日定要小心行事,特别是那袁绍兄弟二人。”
张固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嗯,子敬放心,我会多加留意。营中之事还需你多费心操劳!”
鲁肃亦是坚定地点了点头,道:“兄长放心,我会尽心尽力打理好营中事务的!”
……
汜水关内,董卓军的议事大厅里,气氛凝重如铁。董卓端坐在大厅的正中央,那张阴沉的面容宛如暴风雨前的乌云,他阴冷的目光如同利剑,直刺向身旁的李儒。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压抑的愤怒:“文优,此事似乎并未如我们所愿般顺利?”
李儒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禀告丞相,昨日我派遣了两名随从,随韩暨前往黄忠的军营。韩暨确实见到了黄忠,然而,好景不长,两名随从很快就被黄忠驱逐出营。他们二人商议后,一人返回汇报,另一人则留下继续监视。方才,留下的那人回来禀报,说张固与黄忠一同将韩暨送出辕门,更有两名护卫护送韩暨向东方陈留的方向去了。”
董卓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张固都亲自出来送行,看来黄忠已将此事告知于他。此事已然败露。韩暨……我对他恨之入骨!文优,你说他往陈留方向去了,那么他究竟意欲何为?”
李儒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有两种可能。其一,韩暨或许已经背叛了我们,投靠了张超、张邈,前往陈留任职。其二,他可能是想先向东行,避开战场,再折向南行,返回南阳。”
董卓闻言,怒不可遏,猛地站起身,抄起案上的酒杯,狠狠地掷向地面。酒杯粉碎,酒液四溅,他大声怒骂道:“混账韩暨,竟敢吃里扒外!给我派一队军马去南阳搜寻,如果他敢回乡,定要将他的人头提来见我!!”
李儒见状,连忙劝慰道:“丞相息怒,搜寻韩暨只是小事。然而,劝降黄忠未成,看来他已铁了心要与丞相为敌。贼军中有黄忠在,即便是温侯吕布,也难以威慑敌军。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啊!”
董卓闻言,目光转向人群中的吕布,问道:“奉先,你以为如何?”吕布正躲在人群中偷笑,心中暗喜。这次劝降未能成功,竞争对手已失,他吕布依旧是董卓军中武力第一人。然而,正当他暗自窃喜之时,董卓竟突然问他意见。吕布连忙收起笑容,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义父休要惊慌,我手下部将众多,其中张辽、高顺二人,武力甚至强于华雄。今日,我定会再去找那黄忠的麻烦,消耗他的体力。待他疲惫之时,再让张辽、高顺前来助阵,共同斩杀黄忠。只要黄忠一死,孩儿便带领铁骑冲锋陷阵,必能大败关外贼军!!!”
董卓闻言大喜,连声称赞:“好好好,就依奉先之计行事。奉先吾儿,定要杀了那黄忠,替本相出一口恶气!!”
说完,董卓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厅内诸将。他大声说道:“众将听令,尔等全都披甲上阵。待奉先斩杀黄忠后,尔等即可率领本部军马出击,给我踏破贼军!!!”厅内诸将纷纷躬身领命,士气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