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炼钢造枪3(2 / 2)

赵言平也在旁边研究这个传动装置,等到运转停止,张世兴在拆齿轮和链条,他才被惊醒。

“为什么呢?这样的装置也不是很难,似乎我就在一些书籍里看到过,为何就没有人去做这种奇特结构呢?”赵言平十分疑惑,很多机械装置,奇思妙想各种杂书里面都会写,但为何这天下就没有这样精妙的机械呢?

张文举打断他的疑惑:“不是没人去做,是会做的大多不会看书,儒家写的书门槛很高的,没有几年的儒家教育,根本看不懂。

而有机会学几年儒家文化的都去科举了,哪怕考不上做个账房,师爷,私塾先生也比做个匠人强,也不会去研究。

当然还是有几个的,黄履庄、梅文鼎都是其中厉害的,就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闭门造车终究只会在小地方出名,死后也就泯于众人。”

张文杰的话直击要害,令赵言平一时无言以对,他当年学四书五经,考秀才举人,不也是这样,只是后来在官场醒悟,做了十几年县官就辞官回乡在丰宁书院做个山长。

“元儿,你的话十分有道理,我回去以后就去把一些杂书译出白话文,可造福天下。”赵言平觉得自己找到一条可以走的道路。

过去一月有余,他总在思考,既然张文杰带着这么多知识来到他面前,他也想做些事情留名青史,而不是只作为史书上掀翻清廷的新政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过了几十上百年就消失在百姓面前,只有在一些人查看历史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号人。

但是赵言平年龄也四十多,他们造反成功基本上就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到时他已经垂垂老矣,要趁着现在还有精力,找到一个立言的机会,让自己也有机会达成三不朽的成就。

张文杰惊讶的看着外公:“这可是好事呀!外公,你的功绩可以留名青史了,未来只要有人看你译出的书籍,都会知道您就是当时的开明人士,为华夏科学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是华夏传统工艺科学转向平民化,思想大发展的开端。”

张文杰的吹捧让赵言平十分受用,他觉得确定了火枪的威力就要回去准备了,时不我待。

“走吧,去测试火枪,只要我亲眼看到命中五十丈外的目标,我就支持你们,要不然还是好好发展家族,等到七八十年后自然有更好的机会。”赵言平说道,但他心中其实已经相信这火枪的威力。

三个人带着火枪出去,让刘峪他们继续学习车床。

走到张家庄外,张虎已经带着二十名家丁和两架马车在等待。

三个人分别登上马车,张世兴发令:“虎子,走,到山脚下就行,就去三坪。”

张虎回:“是,大哥。”

随即大喊:“出发!”

一行人往南而去,准备到南边三里外的山中测试火枪,那里人烟稀少,正适合秘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