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信封:吾乃李芳桂,渭南人氏,二月下旬至西乡县游赏。闻县令亲率青壮数万,凿通两座大山,为山中百姓及西乡县之昌盛奠定根基。吾心有所感,遂作话本《西乡路》,以记西乡县官民一心、愚公移山之壮举,随信附上话本一册。
简洁的书信内容,蒋华看的十分惊讶,竟然有人以他们西乡县修路的事情写了一个话本。
他赶忙打开附带的包裹,看到里面放着一本书,只是薄薄的一本,看着不过二三十页,他拿起来就开始翻阅。
半个多时辰,县令书房里传出许多叫好声,直到被助手打断,有事情让他处理。
处理完紧急的事情,蒋华叫住助手:“我西乡县的光荣事迹,被一位戏文大家写成话本了,你去把这个话本找人抄录一些,然后交于县中茶馆等,让他们变成戏等,在西乡县传唱。”
助手拿着话本,正要出去,蒋华又叫住:“不能无偿赠与,毕竟此话本是别人赠予,并没有说传播,你与想要购买的店铺说好,以后卖出或编排戏剧,公开演出收费或卖书都要记录,会主着重说过,要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可以让民间人才不至于埋没。”
“是,县令,我一定给他们说清楚。”
随后,在渭南与西乡县,话本西乡路就开始飞快传播,得益于民间越发富裕,各种说书的,戏曲等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优秀的话本就十分受欢迎。
等到六月底,长安城中就有相关戏剧开始传播,得益于其中故事发生在复兴会兴起之地,所以十分受欢迎。
七月初三,在复兴会的会主办公室。
“天朝,最近长安城中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张文杰处理完政务,休息下来,询问一旁的秘书。
赵天朝:“最近从渭南流传来一个戏剧话本,名叫西乡路,讲得是刘定邦和蒋华两任县令带着百姓把西乡县至四川的铁路,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张文杰听到十分感兴趣:“你去找个剧场,找个时间去看看。”
两天后的下午,张文杰就在长安城东城的一个小剧场的包厢看完了整场。
“很不错,立意鲜明,什么时候写出来的?”
赵天朝说出这两天查的信息:“这是渭南蔺店镇一个满清举人写的,四月中旬成书售卖,名叫李芳桂,中举已是十年前,但是生活一直十分清苦,过往也不与当地举人官员同流合污,心怀百姓。”
张文杰:“很好,尽管儒家根子烂了,但是就是我说的,上面还是有许多好的枝丫,可以让他进入学校,教导写话本的知识,这世间的学问无穷无尽,未来咱们治下百姓越发富裕,物质生活满足以后,精神生活也要跟上。
而且关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也可以通过戏剧话本,你去找一下这位大师,请到长安来,我想与他聊聊。”
“是,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