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四章 广播电台(2 / 2)

不明显只是相对于整个头版来说,放在全国范围内,这就是最显眼的事情,说书人,这些年来他们的地位略有上升,平时生活衣食无忧,也能经常买报纸看看最新时事,没这个想法的说书人已经不怎么混的上饭了。

新的报纸拿起一看,嚯!招说书人?新鲜事。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数百人自觉自己不弱于他人,在自家县城那是场场座无虚席,肯定得去中京见见世面,万一讨个官身那就了不得了。

在一处筛选现场,露天搭台评选,从地方文化科学研究院和民间找了六百名观众评审,最终选出十六位最受欢迎的评书人。

然后在背景审核和思想审核过程中筛掉九人,剩余七人进入广播电台总局。

其中,来自苏州的余秀山就是其中一个,他们被叫到一个房间说明情况。

“科学院最新的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声音传播,通过一种特殊的录音机接受电波就能听到声音,目前已经建立好信号塔,并且正在生产售卖收音机,用不了多久就能有数千上万的听众,未来甚至几十万也不是不可能,但这都要有节目才行,从新闻到评书,还有一些戏曲节目,都是未来电台能够吸引人的重要方式。

就好像你们在哪个酒馆说书,就能吸引许多人去听一样,我们这个就是一个看不见的舞台、酒馆。”

广播电台的临时负责人石森仔细的给他们介绍。

“你们有一旬时间回去处理私事,就可以来这里报道,以后就算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是官方人员,未来如何我也不太确定,但是起码可以让各位声明远播,都想想。”

余秀山与身旁结识的新朋友在石森说完以后就在讨论。

“你来吗?”

“来!”

“那我也来,试一试。”

这是他们共同的想法,试一试,待个几年,实在不行就回去,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三月二十五,等七人全部返回,与复兴会自身选拔的二十人一起组成一个交流培训班,商讨节目清单,探讨播出的方式等等。

三月二十六,进入其中的所有人都被分发一个收音机,他们用来可以收听节目。

然后就开始了每天以两人或三人一班,开始以一个小时为限播报自己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