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王太医提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张药方。
贾母点点头,知道太医这就是说她这身子还算康健,没什么大毛病,以后闲着没事别喊他过来的意思。
王太医又说贾母如今身体状况倒是比前些时候好了许多,贾母听后不禁笑了起来,回答道:
“想来是这段时间我把家中的几个孙儿都接到身边抚养的原因。
他们年纪尚小,活泼好动,总是闲不住。我这做祖母的自然也不能整日坐着不动,便时常跟着他们四处走走,兴许正是因此,我的身子骨反倒越发硬朗了。
闻言,王太医一脸严肃地嘱咐道:
“勤走动对于身体而言确实是件好事,但太夫人需谨记一点,饭后的那段时间切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贾母点点头,说知道了。
这时黛玉正好过来,见到贾母之后,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问候贾母安好,随后将目光转向一旁的王太医。贾母见状,连忙开口说道:
“这就是我那苦命的孙女,这是太医院王太医,既然王太医在此,不妨给我的外孙女黛玉也瞧一瞧。”
王太医先看了眼黛玉,道了声荣安郡主:
“早便听说过郡主,今日才算是瞧见了。”
黛玉抬眸看了眼王太医:“外祖母身子康健,有劳太医费心。”
之后王太医细瞧了黛玉一眼,见黛玉面庞怯弱、身形消瘦,便问她可是有不足之症,黛玉看了眼贾母,眼中流露出一丝不安和依赖,贾母心领神会,赶忙接过话头解释道:
“这话可不敢妄言,我这孙女命苦,出生时她爹娘奔波,所以生下来身子骨就比旁人要孱弱一些,可却称不上是什么“不足之症”,
后来我这丫头也不得安宁,年纪尚幼之时,就跟着她爹娘四处奔走迁徙,吃了不少苦头。近两年家中又接连遭遇变故,亲人离世,她为此伤心欲绝,茹素许久。
别人家的孩子就算每日都被父母小心翼翼地呵护在身边,也难免会有些头疼脑热、小病小灾的。更何况我家这姑娘前些日子独自一人从遥远的扬州赶来。
初到此地,难免会因水土不服而感到些许不适。因此,这段时间看上去才显得愈发消瘦了些。”
听到这话后,王太医点了点头,然后伸出手指轻轻搭在了黛玉纤细的手腕处,开始认真地诊起脉来。片刻之后,他松开手说道:
“林姑娘这身子骨确实比常人要孱弱一些,另外气血不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平日里还是应该多吃些滋补之物调养一番,还有就是切莫多思多虑、自怨自艾。”
王太医抬笔又留下一张药方,贾母得了之后又叫人把那“人参养荣丸”的方子拿出来叫王太医看看,说是两方药一同吃会不会冲了药效。
王太医细看了一番,说无妨,两份丸药都一样是养身子的,不过是药三分毒,倒是都不建议多吃。贾母说知道,之后将两张药方送去药房,让药房配好。
“我其实也不爱吃那些苦的丸药,她们这些小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如此我便让厨房往后每日给她炖上碗滋补的药膳,可行?”
王太医点点头,说那他明日送几份合适的药膳方子到府上,贾母自是道谢,又说起这几个孩子练太极的事情,王太医听了连连点头:
“太极强身健体,常练可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太夫人平日也可以练着,
另外还有五禽戏,为名医华佗编撰,亦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太夫人若是愿意,也可以一同练习。”
期间迎春、探春等几位小姐也闻讯赶了过来。贾母见状,赶忙招呼王太医逐一为她们诊断查看,之后又让他去给王熙凤瞧了瞧。
瞧完之后有丫鬟来回话,说旁人倒都还好,唯有王熙凤整日里操持家务,实在是过于劳累了些,还需保重自身才是。
贾母听了便让人去嘱咐王熙凤,叫她往后以自己为主,该歇着就好好歇着,又另留了王太医用膳,王太医推辞了,只说太医院还有脉案要写,之后告辞离开。
众人都走了,贾母此时才歇下来,用膳之时贾政又跑了过来,贾母和他聊了几句便打发贾政去教导府中的几个孩子们读书习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