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晏婴 | 春秋时期最强外交家(2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1376 字 19天前

晏婴在担任相国期间,全力辅佐齐景公,致力于 “内安社稷,外靖邦邻”。他紧密结合齐国的实际国情,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契合国情的主张与举措。

晏婴辅佐君王之时,向来心直口快,积极踊跃地进谏献策。

晏婴拥有极为卓越的语言才能,在劝谏君王这件事情上,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他在劝谏君王时,所采用的方式极为委婉,并且其语言极具特色,能够依据不同的场合,灵活地选取不同的劝谏方式,进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针对齐国当时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的社会现实,晏婴提出了 “权有无,均贫富” 的经济主张,这一主张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

晏婴还依据齐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促使齐景公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良措施,比如废除肉刑、减轻徭役等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效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得社会局面得以稳定。

此外,晏婴还积极协助齐景公广泛吸纳贤能之士,使得朝廷的政治氛围更加清明,让更多心怀国家与百姓的仁人志士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外交方面,晏婴同样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就。

他在与邻国进行外交活动之时,格外注重把握分寸,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情况,全力维护着朝廷的尊严。

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 “晏子使楚” 一事。

楚灵王知晓晏婴身材矮小,便特意命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企图让晏婴从小洞进入,以此来羞辱晏婴。晏婴却回应道,到什么国家就走什么门,如果楚国认为自己是狗国,那他便从小门进入。

楚国的官员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狗国,只好请晏婴从大门进入。

等到晏婴见到楚灵王之后,楚灵王又拿齐国的罪犯来羞辱晏婴,晏婴则以 “南橘北枳” 的典故予以反驳,直怼得楚灵王无言以对。

晏婴凭借着自己的机智,赢得了楚灵王的尊重,此事充分彰显了晏婴的语言智慧。

不仅如此,晏婴的个人修养亦是极高。

他生活极为俭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节俭。晏婴一直居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老宅之中,齐景公曾特意为他新建了一座气派豪华的大房子,想要让他搬进去居住,却被晏婴断然拒绝。

晏婴一生清正廉洁,常常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帮助百姓,而他自己平日里粗茶淡饭,就连客人到了他家里,都有可能吃不饱饭。齐景公得知此事后,曾先后三次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可晏婴每次都一一谢绝了。

有一次,晏婴乘车与齐景公在大路上相遇,齐景公看到晏婴所乘坐的破旧马车,便让人送了一辆新马车给晏婴,结果晏婴第二天早上就派人将新马车给景公送了回去。

晏婴身居高位多年,身边美女与鲜花可谓是应接不暇,然而晏婴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却始终不离不弃、忠贞不二,一生只守着一个妻子。

公元前 500 年,正值齐景公四十八年,晏婴与世长辞。

齐景公听闻此噩耗后,悲痛万分,亲自前往吊唁,甚至还做出了一些不合礼数的举动来悼念晏婴。

晏婴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先后辅佐了三代君王。在他的悉心辅佐之下,齐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愈发繁荣,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外交局面亦是十分良好,齐国的国力开始逐步恢复。

可以说,在齐国霸主地位旁落后,晏婴无疑是助力齐国实现又一次巨大发展的关键人物。

同一时期的孔子也曾对他赞誉有加,称赞他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司马迁在《史记》里更是由衷地感慨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意思是说,假如晏子还在世,就算是让自己拿着鞭子为他赶车,那也是心甘情愿的。由此可见,司马迁对晏婴也是无比的尊崇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