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与齐、楚两国的国相在啮桑会谈,此时苏秦的合纵格局还比较稳固,张仪此行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目的。
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与秦惠文王演了一出双簧,张仪被免去相位,他借机来到魏国,摇身一变,成了魏国的相国。就这样,张仪以间谍的身份,在魏国使出浑身解数,在熬死老魏王后,说服了新魏王退出合纵盟约。
拿下魏国之后,秦国要继续向东发展,实力强大的楚国又成了张仪游说的当务之急。
张仪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筹划后,声势浩大的开始出使楚国。
楚怀王听说张仪要来,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了张仪。
相比于魏国,说服楚国就容易多了。要不说张仪是嘴强王者呢,他用美女和商於六百里的土地,就把楚怀王忽悠得心花怒放,楚怀王立即派使者到齐国,宣布与齐国绝交,还拜张仪为楚国的相国,赠送大量财物,派人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於是遂闭关绝约於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可让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等他与齐国绝交之后,张仪便说交付的领土是六里,而不是六百里。
怒火攻心的楚怀王举兵攻打秦国,结果以失败告终,为了停战,楚国只能和秦国制定和约。
至此,六国中实力最强的两国与秦结盟。
张仪还没有离开楚国,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张仪“以横破纵”的方案开始全面实施,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羁绊了。
张仪趁热打铁,继续游说韩、齐、赵、燕三国,苏秦曾经为“合纵”一一走过的国家,张仪又一一走过,只不过一个是从头到尾,另一个是从尾到头。
张仪利用各国间的矛盾,或拉拢或威胁,将七国又拉回了以前彼此各怀鬼胎的状态。
张仪“连横”的成功,意味着苏秦的“合纵”彻底失败。
张仪成功说服六国之后,踏上了返回秦国的道路。可他还没走到咸阳,秦惠文王就驾崩了。
秦武王嬴荡继位,秦武王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君主,他不喜欢张仪这种耍嘴皮子的人,再加上朝中大臣们的批评和诋毁,为秦国奔走半生的张仪,被秦武王驱逐出了秦国。
消息很快传到各诸侯国,各诸侯国纷纷背叛“连横”政策,恢复了以往的“合纵”联盟。
公元前309年,张仪离开秦国到了魏国,担任了魏国相国。
在魏国任职一年后,张仪去世。
纵观张仪的一生,毫无疑问他是战国时期最成功的说客。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人物,走到了睥睨天下的将相公卿,除了口才了得,他的思想谋略也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诓骗一国之君,有失道义,为人所不齿。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生为秦国奔走于六国之间,阴谋阳谋并用,“连横”以破“合纵”,带领秦国东出函谷,以最小的伤亡谋取最大的利益。
他是一位辅佐明君开疆拓土的贤臣能士,也是一位功勋卓着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