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萧何 | 西汉开国第一侯,史上最牛的HR(1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1902 字 12天前

他是“汉初三杰”之首,也是大汉第一名相。他是史上顶级的天使投资人,也是史上最牛的hR。他从未上战场带兵打仗,却是西汉的第一开国功臣。他的一生,是对忠诚与担当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智慧与勇气的完美展现。

他就是被称为“开国第一侯”的,萧何。

在波澜壮阔的楚汉历史画卷中,“汉初三杰”的名号如雷贯耳。韩信被誉为“兵仙”,张良被称为“谋圣”,而萧何,却连一个响亮的外号都没有。他只是坐镇后方,既没有韩信那样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也没有张良那样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本领,那他是凭什么成为功臣之首、开国第一侯的呢?

萧何,生年不详,字号不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关于萧何早年间的活动,史书没有记载。

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当刘邦还只是一个在街头无所事事、混吃混喝的地痞流氓时,萧何却凭借自己通晓律令且执法公平的卓越能力,担任了沛县的主吏掾,也就是沛县县长的秘书。后来,刘邦当上了泗水亭派出所所长,萧何与刘邦的交情开始变得愈发深厚,萧何常常利用职务之便保护和帮助刘邦。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萧何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能够在众人之中发现刘邦的不凡之处,眼光比一般人毒辣。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到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墓。刚出沛县,就跑了很多人,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刘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刘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干脆把所有囚徒都释放了,然后带着几十个愿意追随他的小弟,逃到了沛县附近茂密幽深的山林之中,开启了一段充满未知的逃亡生涯。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发动了震惊天下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起义的浪潮迅速蔓延,许多郡县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拿起武器,杀死当地的长官,加入到反抗暴秦的队伍中来。

沛县的县令目睹这一切后,惊恐万分,他深知如果不顺应潮流,自己必将性命不保。在萧何和曹参的劝说下,县令决定召回刘邦,希望他能够带领沛县百姓起义,共同反抗秦朝的暴政。

然而,当刘邦一行人风风火火地赶到沛县时,县令却因害怕刘邦势力壮大后对自己不利,突然改变了主意,甚至妄图将刘邦等人全部诛杀。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萧何与曹参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们二人齐心协力,翻过城墙,成功地与刘邦会合。随后,他们一起鼓动沛县的父老乡亲,最终成功地杀死了县令。

之后,萧何和曹参极力推举刘邦为首领,尊称他为 “沛公”。他们为刘邦招兵买马,一起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程。

自此,萧何坚定不移地追随刘邦,不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未曾动摇过半分。而刘邦也十分信任和倚重萧何,让萧何督察处理一切日常事务。

《汉书·萧何曹参传》记载:“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公元前 208 年,刘邦率领军队勇往直前,靠着张良的计谋,一路打到了关中。

此时萧何担任刘邦军队的丞督,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冲锋在前,而是坚守在后方,全力以赴地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确保军队的物资供应和后方的稳定。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攻到了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无奈献上玉玺,向刘邦投降。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对于刘邦的军队来说,既是胜利的狂欢,也是人性的考验。当众多将领们看到那储藏着金帛财物的仓库时,眼中都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他们争先恐后地奔向仓库,急于瓜分那些财物。

而萧何在进入咸阳的那一刻,便迅速派兵包围了秦朝丞相及御史大夫的府邸,以最快的速度指挥士兵将其中各种法律诏令、图书文献、档案资料全部妥善收藏起来,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

这些资料的价值不可估量,它们不仅包含了天下各处险关要塞的地理信息,还有各地的户口数量、兵力分布等重要情报。这些信息就像是一把把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为刘邦后来争霸天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支持,也为刘邦建立汉朝后制定政策和律令,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依据。

萧何的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他的深谋远虑。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公元前 206 年,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项羽率领大军也入关而来,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背弃了与楚怀王的约定,擅自改立刘邦为汉王,将他发配到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刘邦心里十分不爽,他对项羽的背信弃义感到无比愤恨,但他又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项羽抗衡,只能生闷气。

关键时刻,萧何再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为刘邦提出了一个高瞻远瞩的解决方案,他建议刘邦暂且接受这个看似不公的封号,前往巴蜀地区。在那里,刘邦可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同时积极招纳贤才,扩充自己的势力。等到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北上,先平定三秦之地,再出函谷关,进而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

萧何这寥寥数语,就像是在黑暗中为刘邦点亮了一盏明灯,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夺取天下的战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