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冯异 | 撑起东汉一片天的中流砥柱(2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2545 字 18天前

在艰难的逃亡过程中,冯异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在刘秀身边,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当他们逃至饶阳县的芜蒌亭时,众人又饥又寒,疲惫不堪。冯异见状,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食材,为刘秀等人熬制了热气腾腾的豆子粥,让大家得以暂时填饱肚子,恢复一些体力。后来,在南宫县时,冯异又设法找来干柴草,为大家送上了煮麦饭和兔子肉,这些食物在当时的困境下犹如雪中送炭,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帮助刘秀等人度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

之后,刘秀重整旗鼓,任命冯异为偏将军,冯异率领军队跟随刘秀一同向王郎发起反击。在战斗中,冯异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与刘秀的其他将领们密切配合,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最终成功击破王郎的势力。因这次战功卓着,冯异被刘秀封为应侯,他的军事才能也越发得到众人的认可。《后汉书·冯岑贾列传》记载:“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

刘秀在平定河北之后,势力逐渐强大,这引起了更始帝刘玄的警觉和猜忌。为了遏制刘秀的发展,刘玄派出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以及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等人,率领多达三十万的大军前往洛阳镇守,企图以此来威慑刘秀。

刘秀则针锋相对,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冯异为孟津将军,让他们统领河内、魏郡二郡的驻军,共同对抗朱鲔等人。冯异在镇守孟津的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察觉到朱鲔和李轶之间存在矛盾和不和,于是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写信给李轶,在信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当前局势,劝其归降刘秀。李轶收到信后,内心陷入犹豫之中,虽然没有明确表态要立刻归降,但也不再积极地与冯异的军队进行正面交锋。

冯异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果断采取行动。他先是率军北攻天井关,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一举夺取了上党郡的两座城池,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极大地鼓舞了己方士气。随后,冯异又挥师南下,攻取了河南成皋以东的十三县,成功平定了当地豪强割据的势力。《后汉书·冯岑贾列传》记载:“轶自通书之后,不复与异争锋,故异因此得北攻天井关,拔上党两城,又南下河南成皋已东十三县,及诸屯集,皆平之,降者十馀万。”

在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各地归降者多达十余万人,冯异的威名也因此在中原地区越发响亮,为刘秀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巩固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将目光投向关中地区,那里虽然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当时却被赤眉军等众多割据势力所占据,局势十分混乱。刘秀深知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于是决定派遣冯异前往征讨,封冯异为阳夏侯,并让他领兵入关,主管关陇地区的军事事务。

在冯异临行前,刘秀对他寄予厚望,亲自将他送到河南,还特意赐给冯异一柄宝剑,郑重地嘱咐他,此次入关,不仅要平定战乱,更要时刻牢记安抚百姓,切不可给郡县的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冯异深受感动,他将刘秀的嘱托铭记于心,踏上了西进关中的征程。

冯异进入关中后,一路行恩威并施之策。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每到一处,都严格约束部下,严禁士兵侵扰百姓,同时积极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恢复生产,很快就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赤眉军从长安东归后,与冯异的军队在华阴相持了六十余日,双方互有攻守,战况十分胶着。冯异深知赤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存在着纪律松散、补给困难等诸多问题,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巧妙的战役。

他先是派出一部分精兵埋伏于道旁,然后又挑选出一批部下,让他们换上赤眉军的服装,假扮成赤眉军混入敌军之中,寻找合适的战机。等到赤眉军因为长时间相持而逐渐放松警惕之时,冯异一声令下,伏兵尽起,假扮赤眉军的士兵也在敌军内部同时发难,赤眉军顿时惊慌失措,阵脚大乱,在崤底遭遇了惨败。此役过后,十余万赤眉军向东逃向宜阳,最终走投无路,只得向刘秀投降。

此后,冯异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战果,而是继续挥师征战,又多次击败了诸如武安王延岑等其他割据势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逐渐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为东汉王朝重新掌控这一重要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得关中地区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稳定,成为了东汉政权重要的支撑力量。

公元30年,建武六年。在平陇之战中,刘秀此前派遣的将领在陇右地区被隗嚣打败,形势对东汉政权十分不利。关键时刻,刘秀再次将重任交给了冯异,派遣他进军枸邑。冯异接到命令后,毫不迟疑,迅速率军奔赴前线。

在枸邑之战中,冯异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沉着冷静,指挥若定。他仔细观察战场形势,巧妙地运用战术,大破行巡的军队。这场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东汉军队的士气,还使得北地诸豪长耿定等人的地盘都被冯异成功收归,进一步削弱了隗嚣的势力,为东汉政权在陇右地区的稳定和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冯异也再一次凭借自己的战功,巩固了他在东汉开国功臣中的重要地位。

冯异在军事上战功赫赫,堪称一代名将,但他更为人所称赞的,却是他那令人钦佩的高尚品德。

冯异为人极其谦逊,每当各路将领们聚在一起,谈论战功、争抢赏赐之时,冯异总是默默地避开这些纷争,独自一人躲到大树下面,静静地思考或者只是独自休憩。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也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而与同僚们争得面红耳赤。正因为如此,军中将士们都尊称他为 “大树将军”,《后汉书·冯岑贾列传》记载:“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这个称呼不仅是对冯异谦逊品德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

冯异对刘秀的忠诚更是坚定不移,无论刘秀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军威胁,还是内部的权力斗争,冯异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地追随在刘秀身边。他将刘秀视为明主,愿意为了刘秀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而刘秀也深知冯异的这份赤诚之心,对他十分信任,曾感慨地称二人之间是 “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历史上也是极为难得的佳话。

此外,冯异还格外关心百姓的疾苦。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战争往往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冯异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严格要求部下,严禁士兵烧杀抢掠,对所到之处的百姓秋毫无犯。而且,他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尽力减少战争对百姓生活的破坏。因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所到之处,百姓们都对他夹道欢迎,视他为救星一般的存在。

公元34年,建武十年。冯异与诸将攻落门。落门尚未攻下,冯异便病死于军中。刘秀得知后,赐谥号为“节侯”。

冯异的事迹和品德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史学研究领域,还是在民间文化传承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史学角度来看,众多史学家都对冯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现代史学家白寿彝就认为,冯异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光在军事上战功卓越,在云台二十八宿中能够位列第七,而且在政治治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他为人谦虚谨慎,这种品德更是难能可贵,在东汉开国的众多将领中显得格外突出。

在民间,冯异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尤其是在他的家乡宝丰一带,冯异文化更是深入人心,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一种文化现象。当地百姓以冯异为荣,将他的爱国、忠诚、奉献、清正、谦让、孝廉、淡泊名利等精神传承下来,融入到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冯异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他在乱世中崛起,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品德,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历史。他早年为颍川郡掾吏,后归顺刘秀,协助刘秀平定河北,镇守孟津,又大破赤眉军,平定关中,在平陇之战中也屡立战功,为东汉的建立与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勇猛作战上,还在于他善用谋略。他为人谦逊,品质高尚,可谓文武兼备。他既有战场上的勇猛与智谋,又有为人处世上的低调和退让,他的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