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敏锐地察觉到了皖县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危机,他向孙权详细分析了局势,指出皖县土地肥沃,如果任由曹操在此处经营,收获大量粮食等物资后,将会使曹军实力大增,后续对孙吴发起进攻时就会更加棘手,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攻占皖县。
孙权经过权衡,认可了吕蒙的看法,决定亲自率军进攻皖县。吕蒙举荐甘宁为先锋,建议由甘宁率部先行攻城,自己率领精锐兵马随后跟进。作战当天早晨,吕蒙亲自擂鼓发起进攻,士卒踊跃登上城墙,到吃早饭时便攻破城池。曹操的大将张辽带兵赶来援救,刚抵达夹石就听说皖城失守,只得率军撤退。孙权嘉奖吕蒙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庐江郡太守,将俘获的人马都分给吕蒙,还赏赐他屯田属民六百户以及下属官员三十人。《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官属三十人。”
不久庐陵郡发生叛乱,诸将多次征讨均不能平定,于是孙权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达后杀掉了叛军首领,余下的全部释放,让他们复操旧业,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率军两万人攻打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先向长沙、桂阳二郡发布文书,两郡望风而降,只有零陵郡太守郝普据城坚守。刘备从益州率大军赶到公安,派关羽争夺三郡,孙权率军驻扎在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人驻扎在益阳抵挡关羽,并飞马传信急召吕蒙,让他放弃攻打零陵郡,回军支援鲁肃。
吕蒙接到命令后并未公布,而是连夜召集将领,布置方略,说天亮就要攻城。吕蒙利用郝普的好友邓玄之诱降郝普,邓玄之告知郝普其外无救援,继续坚守无意义,郝普心中害怕,听从劝告打算投降。吕蒙预先派遣四员将领各选一百精兵,待郝普出城便入城控制四座城门。郝普出城后,吕蒙迎上前拉住他的手,一起下船,谈话结束才把孙权的书信给郝普看,郝普这才知道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已到益阳,中计后的郝普羞愧懊悔不已。
吕蒙智取郝普后,又与孙皎、潘璋率部并进,赶赴益阳双方大战在即,时值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放回郝普等人,吴蜀两家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孙权把零陵郡退还刘备,为表彰吕蒙的战功,孙权把寻阳、阳新二县赐给吕蒙做封邑。
大军退回后,孙权又进攻合肥,撤军时遭到张辽等人袭击,吕蒙与凌统拼死扞卫孙权。后来曹操又大举进攻濡须,孙权任命吕蒙为统帅,凭借此前修建的壁垒,又设置一万张强弩在上面抵抗曹操大军,曹军前锋部队抵达,营寨尚未建成,吕蒙便抢先进攻将其击溃,曹操只得带兵撤退。吕蒙因功升任左护军、虎威将军。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吕蒙接替大都督之职,镇守陆口,鲁肃所部一万多人马都改由吕蒙统领,他还兼任汉昌郡太守,获得下隽、刘阳、汉昌、州陵四县封邑,成为了东吴军事方面的核心人物。
吕蒙的辖境与关羽的辖境接壤,他深知关羽骁勇且有兼并荆州之心,而这种形势难以长期维持,于是秘密向孙权献计,建议派孙皎据守南郡,潘璋驻守白帝,蒋钦率兵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游击,自己率兵攻打襄阳,若攻占襄阳,则无需担心曹操,也不用依赖关羽。孙权赞同其计策,并询问是否出兵攻取徐州,吕蒙认为曹操远在河北,忙着安定幽州、冀州,无暇东进,徐州虽易攻占,但该地是平原,适合骑兵进攻,即使攻占也难守住,不如袭击关羽,完全占据长江,壮大孙吴势力。孙权觉得有理,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自己亲率大军进攻樊城,与魏将曹仁相持不下。吕蒙看准了这个绝佳的时机,认为实现夺取荆州计划的时刻已经到来,于是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巧妙的计策 ——“白衣渡江”。
吕蒙先是以自己生病为由,向孙权请求返回建业,对外宣称要回去养病。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关羽的耳中,关羽听闻后,果然中计,认为吕蒙病重离开,短时间内东吴不会对荆州有什么大的动作,便逐渐撤走了防守江陵的部分兵力,将更多的兵力调往樊城前线,试图全力攻克樊城。
而吕蒙这边,在返回建业的途中,暗中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让他们都换上白衣,伪装成普通的商人,藏好兵器,乘坐着商船,沿着长江昼夜兼程,溯江而上。由于他们的伪装十分巧妙,一路上并未引起关羽江边屯候的警觉,就这样顺利地抵达了江陵附近。当靠近江陵时,吕蒙一声令下,这些 “商人” 瞬间变回了勇猛的士兵,迅速发动突袭,打了关羽的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奇袭了江边屯候,进而一举占据了南郡。
此时驻守江陵的糜芳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由于与关羽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加上对东吴大军的畏惧,竟然选择了投降。吕蒙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进入了江陵城。关羽得知后方失守后,顿时陷入绝境,在逃亡途中被擒杀。《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吕蒙凭借这一奇袭荆州、擒杀关羽的大功,被孙权升任为南郡太守,还被封为孱陵侯,可谓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三国之间的战略格局,使得东吴在荆州地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巩固了自身的势力范围。
然而,或许是多年征战的疲惫所致,又或许是长期殚精竭虑谋划战事的缘故,吕蒙的身体在此时出现了严重问题。就在他刚刚完成夺取荆州这一壮举后不久,便一病不起。孙权当时在公安,他将吕蒙接到自己内殿中悉心医治,还在墙上凿洞暗中观察吕蒙的病情,可见孙权对吕蒙的重视与关爱。 孙权招募国内医者为吕蒙治病,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看到吕蒙痛苦的样子,孙权便为之难过。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令大赦,让群臣庆贺。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吕蒙最终还是在孙权的内殿中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
吕蒙生前,所得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赏赐都交到府库中收藏。他命令主管人员,待其死后,把这些全部还给朝廷。他还留下遗言,丧事务求俭约,不得奢侈。孙权得知后,心里更加的悲伤。
纵观吕蒙的一生,他绝对是寒门典范。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从早年的勇猛少年逐渐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其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都备受赞誉。他善于把握战机,多次在战争中提出关键的计策和建议,为孙吴政权的稳定和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袭取荆州一役,堪称其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改变了三国的战略格局。
同时,吕蒙也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在孙权的劝学下,他努力学习兵法和文化知识,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夫转变为文武兼备的军事家。
此外,吕蒙对孙权忠心耿耿,深得孙权的信任和器重,他出身寒族,没有复杂的家族背景,这使得孙权对他更加放心和依赖,他也因此成为了孙权的心腹将领。
可以说,吕蒙是三国时期最强的逆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