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之后,姚兴得以顺利继位。
姚兴在位期间,尹纬仍受到重用,历任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等职,因功被封为清河侯。尹纬继续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为后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在政治上,尹纬进一步完善后秦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他提出了一系列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势力的措施,如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考核,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力,有效避免了地方割据势力的滋生与膨胀。
同时,尹纬关注民生福祉,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政策,如减免农民赋税、兴修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等。这些措施使得后秦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着提升,百姓安居乐业,人口逐渐增加,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尹纬还注重招贤纳士。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为后秦政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他还注重与士人的交往和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后秦政权在士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军事方面,尹纬继续为后秦的军事扩张出谋划策。姚兴时期,后秦对外战争频繁,尹纬在这些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元397年,后秦皇初四年。鲜卑人薛勃反叛以后逃到岭北,得到上郡、贰川胡人的响应。他们联合起来,在金城郡包围了安远将军姚详。姚兴派尹纬与齐公姚崇领兵讨伐。薛勃自三交奔赴金城,被姚崇列营截断去路,但后秦军亦出现粮草短缺、三军大饥的状况。尹纬建议姚崇明正典刑,斩杀负责督运粮草的辅国将军弥姐高地、建节将军杜成。二人都是各部有势力的人物,各部成员见其被杀,都十分恐惧,很快运来了粮草五十多万石,解了燃眉之急。不久后,姚兴亲征,终于平定了薛勃。
在文化领域,尹纬一如既往地支持姚兴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发展。姚兴对佛教文化的推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大力修建佛寺、佛塔,邀请众多国内外高僧前来后秦弘扬佛法、翻译佛经。尹纬积极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他不仅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物质支持和政策保障,还亲自与高僧们交流探讨佛教教义与哲学思想,促进了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在尹纬的推动下,后秦的佛教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如鸠摩罗什等高僧在长安译经讲学,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和学者前来求学问道,使得长安成为当时佛教文化的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尹纬也没有忽视儒学的发展,他继续鼓励儒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这些学者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和弘扬了儒家文化,使得后秦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外,尹纬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尹纬为人风范豪迈、性格刚直不阿。他善于直言进谏、敢于批评时弊,使得他在后秦政权中树立了威严和威望。他对待同僚和下属公正无私,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据史书记载,冯翊段铿性倾巧,姚苌爱其博识,引为侍中。尹纬却认为段铿不可重用,并多次在众中辱之。虽然这引起了段铿的不满和怨恨,但尹纬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所动,最终迫使姚苌将段铿外放为北地太守。同时,尹纬还注重自己的形象和风度,常常以礼待人、以诚感人,使得他在士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然而,盛极而衰似乎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后秦在经历了姚苌、姚兴时期的辉煌之后,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姚兴晚年,后秦内部开始出现诸多问题。统治阶层逐渐陷入腐败的泥沼,官员们贪污受贿、奢侈享乐之风盛行,政治日益黑暗。这种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对后秦政权的不满情绪逐渐蔓延。
同时,在对外方面,后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北魏在拓跋珪及其后继者的领导下,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北方的霸主,对后秦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东晋在刘裕的崛起后,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意图收复北方失地,后秦成为其北伐的重要目标之一。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尹纬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姚兴进谏,言辞恳切地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希望姚兴能够痛下决心,整顿吏治,改革政治,加强军事防御,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尹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加强军队训练与装备更新等。然而,此时的姚兴已被多年的太平盛世所迷惑,逐渐沉迷于佛教文化之中,对朝政的关注度和处理能力大幅下降,对尹纬的建议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
尹纬逝世后,姚兴深感哀悼,下诏追赠他为司徒,赐谥号“忠成”。《晋书·姚兴载记》记载:“及死,兴甚悼之,赠司徒,谥曰忠成侯。”
后来姚兴又下诏,以尹纬与丞相姚绪、太宰姚硕德、太傅姚旻、大司马姚崇等二十四人配享姚苌庙廷。
这是对尹纬一生忠诚和贡献的最高赞誉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