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苏秦 |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丞相(1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1448 字 12天前

他是成就战国辉煌篇章的传奇纵横家,也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是前无古人的六国丞相,也是如履薄冰的燕国间谍。他上嘴皮一翻五国攻秦,下嘴皮一翻五国伐齐。他以天下为棋局,六国作棋子,搅得战国风云变幻,最后却因间谍身份,惨遭车裂而死。他就是“悬梁刺股”中锥刺股的:苏秦。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诸侯争斗最激烈的时代。

与时局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奇人异士的不断涌现,而在这些奇人异士之中,苏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靠着过人的谋略和一张嘴纵横于天下,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丞相。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家里以务农为生。

洛阳是当时东周王朝的都城,天下四通,周人普遍以务农和经商为业,很少有靠游学求仕耍嘴皮子为业的。但苏秦偏偏不信邪,他跑到了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当起了留学生,学习纵横之术。

与苏秦同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的,还有魏国人张仪。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但他的运气确实不怎么好,四处碰壁,最后把自己搞得穷困潦倒,没有办法只有狼狈的回了家。

回家后的苏秦日子更惨,家人都不待见他,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此时的苏秦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loser。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苏秦感到十分惭愧,但他还是不死心,他闭门不出,认真读书,刻苦钻研。苏秦读书时只要犯困,就用锥子刺进自己的大腿,以此来保持清醒。

一年后,苏秦认为自己有所成,可以再次出山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前去求见周显王。但周显王的臣子们都了解苏秦的为人,瞧不起他,因此周显王也并不信任他。

无奈之下,苏秦西行到了秦国。

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雄才大略,志在吞并东方六国,苏秦趁机向秦惠文王提出“合众之术”,但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再加上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十分排斥说客,并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

苏秦吃了闭门羹,就离开秦国,到达了赵国。

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肃侯,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公子成为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十分讨厌苏秦,苏秦在赵国也吃了闭门羹。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作为说客,苏秦的运气实在是不好。

公元前334年, 苏秦到了燕国,在燕国待了一年多,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侯。

苏秦首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 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

苏秦的观点得到了燕文侯的认可,为了让苏秦的“合纵之术”成功,使燕国安全无事,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此时奉阳君公子成已死,苏秦便游说赵肃侯, 他向赵萧侯分析了七国的局势,指出“合纵”对赵国的好处。赵萧侯被苏秦的言辞打动,答应了六国合纵的计划。

赵萧侯还资助了苏秦很多车马金帛,用来游说各诸侯国签订合纵盟约。

苏秦的游说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也就是分析利害,摆出优势,并指出希望与美好的前景,然后以利诱之,以理导之,最后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

拿下燕国和赵国后,苏秦趁热打铁,去说服了韩国和魏国,接下来他去了齐国,说服了齐王,最后他又南下成功的说服了楚国。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