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郭嘉 | 他不仅是曹操的谋士,更是曹操的精神支柱(1 / 2)

历史的参谋 田布衣 2594 字 12天前

他是三国第一鬼才,也是三国第一预言家。他少年英才,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时局,怀揣着济世安民之志;他青年才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曹操成就一代霸业;他中年英武,智破敌军,稳固曹魏基业,其智谋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他一生预言无数句句成真,可惜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就是三国时期曹魏洧阳亭侯,郭嘉。

郭嘉,字奉孝,生于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他乃曹操帐下重要谋士,以勇猛果敢、机智聪慧而着称。颍川之地,素来人文荟萃、贤才辈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学术氛围,培育了众多杰出之士。

公元 170 年,建宁三年。郭嘉便出生在这人杰地灵的地方。 郭嘉从小就热爱读书,他聪慧过人、悟性超群,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兴趣浓厚,且能迅速领悟其中精髓。在那个以儒家经典为正统学问的时代,郭嘉通过熟读经典,不仅积累了扎实的学识基础,更从中汲取了为人处世、洞察世事的智慧。他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对周围大小事情总能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在乡邻间逐渐赢得 “少年英才” 的美誉。

然而,东汉末年,政局腐朽,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黄巾起义爆发后,天下陷入动荡混乱,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汉室统治摇摇欲坠。面对此乱世之象,郭嘉并未急于出仕,而是选择隐居,与志同道合之友交流切磋,静观时局风云变幻,等待施展抱负的时机与明主。

后来,郭嘉听闻袁绍势力强大,正在招纳贤臣,便前去投奔。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郭嘉发现袁绍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者,他虽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用人之道,且缺乏决断力。于是,郭嘉毅然离开袁绍,继续回家隐居。《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记载:“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公元 196 年,建安元年。曹操极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致信荀彧,让其推荐一位人才接替戏志才。荀彧便将好友郭嘉推荐给曹操。

曹操与郭嘉一见面,便如老友重逢一般,就天下大事展开深入而精彩的交谈。

郭嘉在曹操面前毫无拘束,将对当下局势的分析、各路诸侯的优劣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等见解一一道来,言辞犀利,观点独到,极具前瞻性,令曹操大为惊叹。

而曹操自身所展现出的雄才大略、远大抱负以及礼贤下士的风范,也深深吸引了郭嘉,他意识到,眼前这位主公,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能成就一番大业的明主。《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记载:“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随后,曹操因人设岗,专为郭嘉设立了 “军师祭酒”(相当于如今的总参谋长)一职。郭嘉自此正式成为曹操麾下核心谋士,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为其出谋划策。

郭嘉不仅富有谋略,还擅长攻心,对敌人的心理判断极为准确,这常常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因此,曹操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郭嘉,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曹操遇军政大事,都会第一时间与郭嘉商议,听取他的意见。而郭嘉也对曹操忠心耿耿,全身心投入到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事业之中,凭借智慧和谋略,助力曹操在乱世中崛起壮大。

公元 197 年,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失败,军队士气低落。此时,又收到袁绍充满挑衅之意的书信,信中袁绍言语尽显对曹操的轻视,意图打压曹操士气。曹操深知袁绍势力强大,面对袁绍挑衅,内部将士对能否与之抗衡产生怀疑,军心不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在众人忧心忡忡之际,郭嘉站了出来,提出着名的 “十胜十败” 之说。他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详细深入地对比了曹操与袁绍两人的优劣之处。郭嘉指出,曹操在顺应天理、秉持正义、治理国家、器量风度、谋略决断、品德修养、仁爱之心、明察秋毫、文治武功等诸多方面都胜过袁绍。虽然袁绍目前看似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但实则内部存在诸多隐患。而曹操具备的这些优势,终将使其战胜袁绍。《三国志》裴松之引《傅子》记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郭嘉的这一番分析,条理清晰,论据充分,犹如给曹军将士注入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振奋了军心,让原本低落的士气迅速高涨起来。同时,这一理论也为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让曹操更加明确了与袁绍对抗的方向和策略,也进一步确立了郭嘉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 198 年,建安三年。曹操决定出兵攻打盘踞在徐州的吕布。曹军起初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彭城等地,大败吕布军队,随后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中。吕布深知下邳城坚固,于是坚守不出,试图凭借城防拖垮曹军。这场围城之战持续了大半年之久,曹军士兵长期作战,疲惫不堪。曹操见此情形,心中产生放弃攻城的想法,准备撤军另做打算。

然而,郭嘉和荀攸却在此时看出战机。

郭嘉和荀攸认为,吕布有勇无谋,如今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以将为主,主将衰颓则军队无奋进之意。而陈宫虽有智谋却生性迟缓,此时应趁机猛烈进攻,必定能够击败吕布。《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记载:“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曹操听取了郭嘉和荀攸的建议后,重新振作精神,改变战术,一面继续组织兵力强攻城门,一面命人决堤引沂水、泗水灌城。

在曹军的猛烈攻势下,下邳城终于被攻破,吕布被生擒,徐州之地也被曹操收入囊中。

此前,刘备被吕布打败,失去徐州后前来投奔曹操。程昱眼光敏锐,看出刘备绝非池中之物,便劝曹操杀了刘备,以绝后患。郭嘉也提醒曹操,刘备不会久居人下,且关羽和张飞皆有万人之勇,必须要有长远考虑。但曹操过于自信,并未杀刘备,而是将其等人带回许县软禁起来。

后来袁术试图北上投奔哥哥袁绍,刘备主动提出替曹操到徐州拦截袁术,曹操未细想便同意了。当时郭嘉不在身边,回来后大吃一惊,对曹操说:“放备,变作矣!” 结果正如郭嘉所言,刘备夺取了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对抗曹操。《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 曹操不听程昱、郭嘉的劝说,放走了刘备,这或许是曹操最后悔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