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的一流谋士,也是帮助石勒建立霸业的重要谋主。他是为官清廉、谦虚谨慎的大执法,也是任人唯贤、深受尊重的右侯。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开国元勋——张宾。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在这些政权中,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后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
其中,后赵基本统一北方,后来的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与西域,不过时间都很短暂。而后赵能基本统一北方,完全离不开一个人的出谋划策,这个人,就是张宾。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县(河北省内丘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政治家,石勒帐下的首席谋士。
张宾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张瑶,是西晋的中山太守,由于家境良好,张宾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张宾从小好学,博览全书,他读书不拘泥于文章的形式,这反而使他心胸开阔气节非凡。
张宾常常把自己比作张良,也常常感叹没有遇到刘邦那样的明主。《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宾少好学,博涉经史,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常谓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后来,张宾做了中丘王帐下的都督,但一直不得志,张宾认为中丘王并不是一个明主,便以生病为借口辞职回家了。
此后,张宾就一直赋闲在家。
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在西晋内部动荡的背景下,北方的外族势力,如匈奴、鲜卑等,趁机南下,如汹涌的风暴,席卷中原大地,使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陷入混乱与动荡。各方势力崛起,相互征战、割据,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刘渊命令其子刘聪领兵向南占据太行,又派辅汉将军石勒挥师东进,攻打赵、魏地区。石勒在攻打赵郡时,与晋军在中丘相遇,大败晋军。张宾听闻石勒的事迹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判断力,他认定石勒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明主。他满怀激情地告诉亲友,石勒具备成就大业的潜质,我愿与他共创辉煌。于是,张宾告别亲友,手里提着一把剑,来到石勒的军营,大声嚷嚷要见石勒。
就这样,张宾成了石勒的手下,被安置在军营中。起初,石勒未对这位新来的谋士格外重视,只将他视作众多谋士之一,未给予特殊待遇和机会。
公元310年,永嘉四年。石勒进军江汉平原,并打算长期据守,想以此为据点建立政权。张宾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江汉地区并非理想根据地,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极力建议石勒北还。然而,石勒当时未采纳张宾意见,固执坚持自己的计划。
结果,正如张宾所料,石勒军队在江汉地区遭遇严重困境。军中粮食短缺,士兵面临饥饿威胁,士气低落。与此同时,王导率领的晋军趁机发动攻击,石勒军队内外交困,损失惨重。无奈之下,石勒只得采纳张宾的建议,不得不北还。次年,石勒率军北上,渡过沔水,攻占新蔡,进攻许昌,一路高歌,节节胜利。
这次经历成为张宾命运转折点,他的智谋和远见开始得到石勒认可。石勒逐渐意识到,眼前这位谋士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建议往往蕴含深刻战略眼光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自此,石勒对张宾的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更加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张宾正式成为石勒帐下的头号谋主,为石勒在乱世中的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后渐进规谟,乃异之,引为谋主。”
在石勒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来自内部的竞争与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与汉赵国另一位大将王弥之间的矛盾。王弥是极具实力和野心的将领,他与石勒之间的明争暗斗逐渐白热化,两人都想除掉对方。于是,石勒向张宾问策,寻求应对之法。
张宾经过深思熟虑,向石勒献计先引诱,再麻痹,然后出其不意,一击消灭。石勒接受了张宾的建议。
很快,机会就来了。王弥与晋军刘瑞相持,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石勒正在进攻陈午,但还没有攻下。王弥请求石勒增援,石勒本来不想答应,但在张宾的谋划下,石勒亲自率军支援,击败晋军,斩刘瑞。王弥很高兴,认为石勒是可靠的盟友,便对石勒放松了警惕。等到王弥彻底被麻痹后,张宾提示石勒,可以收网了。
石勒请王弥赴宴,王弥的下属担心这是个陷阱,极力劝阻,但单纯的王弥认为石勒对他一片赤诚,于是贸然前往。席间,正当王弥喝得酣畅淋漓之时,早已埋伏好的伏兵击杀了王弥,随后,石勒将王弥的部下全部收编到自己帐下。
石勒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汉赵的皇帝刘聪虽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石勒领并州刺史,督管并州和幽州一切事宜。可以说,张宾的这一计,为石勒以后自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312年,永嘉六年。石勒准备南攻建业,试图在南方拓展势力范围。然而,镇守建业的司马睿也非等闲之辈,他迅速汇集江南兵力于寿春,派扬威将军纪瞻都督诸军以防御石勒。
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石勒的军队因饥饿和疾病,死伤惨重,军情十分紧急。石勒召集部下商议对策,右长史刁膺主张先投降,待晋军南撤再伺机而动,这一建议显然与石勒的雄心壮志相悖,石勒并不满意。夔安、孔苌、支雄等人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但石勒都觉得不够周全。最后,石勒问计于张宾。
张宾首先否定了投降的办法,他指出石勒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投降晋朝绝对不会得到原谅,反而会遭受灭顶之灾。《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
其次,张宾深入分析当前局势,提出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计划。张宾认为,石勒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华北地区,特别是重镇邺城。邺城地势险要,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且地理位置优越,向西可与平阳相连,四周山水环绕,犹如咽喉要道般重要,占据此地,便能够掌控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晋书·石勒载记》记载:“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