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乃至朝臣皆沉默了一瞬。
他们大夏文风虽然不错,但也没到兴盛的程度吧?
要说文风兴盛,最初以武立国,全国上下都比谁胳膊壮的大夏与世家林立,从建国就开始重文轻武的南幽相比还是差了点。
棠溪律给他们戴的这顶高帽有点沉啊!
但棠溪律都这么说了,他们也不能承认自己不行,只能接招,
景熙帝瞅着被棠溪律推出来的少年,对方看起来十四五岁,谁看他,看都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如果这个少年是大夏的人,景熙帝这时候得夸一句真乖巧,看着就是个干大事的。
可惜少年是南幽国人。
景熙帝没忘记人家是来找茬的,说实话他一点也不意外南幽现在会闹这一出。
之前他就觉得南幽求和得太早,后面肯定要搞事,不少大臣也曾附和他的推测。
所以他才想往南幽也送个和亲公主,暂时稳住蠢蠢欲动的南幽,短时间内他不想和南幽开战了。
若是这种阵仗的国战再来一回,大夏的国库就要空了。
论起聪明才智,景熙帝最先想到的便是七皇子。
与生俱来的过目不忘能力,在记忆力上谁能比得过他。
可棠溪律要比的是诗书,七皇子很少作诗,景熙帝不确定他在吟诗作赋的方面有没有天赋。
除了七皇子之外,在诸皇子之中二皇子吟诗作赋的天赋排在最上。
但二皇子已过及冠,棠溪律的表弟却才十四五岁。
两者论输赢,二皇子若是赢,则是以大欺小,二皇子若是输,则大夏面子上不好看。
景熙帝看了看两人,又去看同样年少聪慧的燕澄。
却发现燕澄神不在焉、目光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明显没把南幽的挑衅放在心上。
景熙帝心里摇头,他这个儿子聪慧归聪慧,但在作诗方面的天赋却差强人意。
他曾看过燕澄参加科举考试时留下的考卷,发现每份考卷中除了诗词那部分答得生硬套路,其他部分的答案都很好。
除了小七和小八,另外两个与那少年年纪相仿的……
景熙帝默默叹气,小六和玥儿在诗词方面的天赋还不如小八呢。
看了一大圈,景熙帝认为还是七皇子最有可能为大夏争得颜面,眼巴巴地朝七皇子看去。
希望七皇子能主动提出接受挑战。
这样若是七皇子输了,别人也只能说七皇子技不如人,而不能说他眼光差,找错了人。
七皇子恍若不知,淡定地在一桌子不怎么热的菜肴中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往嘴里塞。
早上吃得少,有点饿。
切磋什么的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只是一个情商不高,性格单纯的少年,怎么会知道主动站出来为人解决难题。
九皇子倒是看出了景熙帝对七皇子寄予厚望。
父皇总说最喜欢的儿子是他,但有事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曲昭珩,哪里像是最喜欢他的样子。
九皇子心中不甘,却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不如七皇子聪慧。
也知道在两国交锋中大夏不能输给南幽,若想在文上赢,那就要指望曲昭珩。
九皇子咬着牙不情不愿地用手指去戳燕澄的胳膊,希望燕澄能提醒七皇子主动接战。
正想着怎么把棠溪律骗得只能光溜溜跑回家的燕澄:“……?”
“八哥,七哥是我们兄弟中最聪明的人,这种时候该七哥出场证明我们大夏的才子有多么出众了,你提醒一下七哥啊!”
九皇子心累解释,难道只有他一个人在意大夏的颜面吗?
偏头用余光偷偷看了看别人的神情,发现好多人都用期待的眼神往七皇子那里看,希望七皇子能为大夏争光。
九皇子松了一口气。
他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曲昭珩和曲昭珵才对。
燕澄想了下刚才他左耳进右耳出听到的事情发展,意识到现在进入两国比文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