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集体活动(2 / 2)

“我也不是在南京工作的,我跟沈建珍一个村里的,在夫子庙那开了一家小吃店,卖米线的。”

“哦,那你好厉害。”男生给张红英竖了个大拇指。

张红英红了脸:“哪里哪里,你们会读书的人才厉害。”

两个人客套了一阵子。

张红英白回来以后,就很注意防晒。她已经知道自己还算得上漂亮。但是,乡下人含蓄,最冒失的,也就是那个梁俊华。两个人后来也没有下文。

所以这么久以来,她还没有跟男生这么肩并肩走过,还聊了一路。前世跟沈永健,也是相亲认识,父母谈妥婚事,送入洞房。两个人婚前,就一起买过一次衣服。

跟男生平等交流,这是一桩新鲜的体验。

张红英一路上难免有点手足无措,面红耳赤。

男生自我介绍姓张,叫张磊。

张红英低声介绍姓名。

张磊笑称两个人都姓张,他跟张红英五百年前是一家。

山不算高,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天,半个小时后也就看到大部队了。

前边的人走走停停,时不时的拍个照,所以走的慢。

对张红英这样从来没有爬过山,更没有看过红叶的人来说,这种体验非常新鲜。

实际上,就赏红叶来说,他们来的还有点早,树叶只红了一部分。

张磊是一个很好的导游,他介绍,栖霞山位于东北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以秋天红叶闻名遐迩。

张磊甚至对佛家故事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

栖霞寺和尚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救了几万难民的故事,更是被他讲的惊心动魄。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为了保护难民和中国军人的生命安全,以寂然法师为首的栖霞寺僧人自发组织起来,创办佛教难民收容所,先后援助和安置了多名难民。?

在这段历史中,寂然法师和他的同伴们面对日军的威胁和打击,毫不畏惧,以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佛教教义为武器,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书写公开信,揭露日军暴行。他们不仅救助了大量难民,还掩护抗日军人安全过江,并冒着生命危险将记录日军罪行的胶片送出南京。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栖霞寺得以保全,多名难民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张红英听的入神。

眼前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而故事里,是那样的风雨飘摇,惊心动魄。

“幸好都过去了。”张红英感叹。

“是啊,幸好都过去了。”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周围的景色也变得越来越迷人。

红叶并不是一个树种,它是有很多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形状,颜色。

枫树、乌桕、黄栌等树木的叶子在秋季变成了红色、橙色、黄色,与常绿树种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像一幅天然的画。

阳光透过枝叶洒下,光影斑驳。

张红英一时有点痴了。

“我们可真幸福。生在和平、强大的中国。”张红英发自内心的说道。

张磊却道:“我们国家和平,但是还不够强大。

很多人都想去美国。我们同学里,就有很多人想去美国留学。”

没错,现在的美国,的确像传说中的天堂国度。

富裕、强大、文明。

很多人跑到美国去,光是洗盘子,就能挣到国内一辈子挣不到的钱。

美国最便宜的是鸡肉。听说他们吃鸡肉,只吃鸡翅、鸡腿,还有鸡胸肉。鸡脚、鸡架,都是不要的。

他们吃鱼,也是只吃肉最多的那一段。

他们人人都有小汽车。

张红英知道,中国即将迎来飞速发展。

眼前的这批人,只要不好高骛远,不走歪路,将来都会过上跟美国人一样好的生活。

眼前光阴正好。烂漫的阳光,烂漫的红叶。

张红英兴致勃勃的向前行。

沿着山间小道漫步,可以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也被红叶染成一片火红。微风拂过时,落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最终轻轻地落在地上,铺就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难怪这叫栖霞山。看上去,真的像一片火红的彩霞,落在了山顶上。

这世界真美好啊。张红英觉得自己胸腔里,有什么开始跳动。

张磊实在是很能说。

说完栖霞寺,说美国,说完美国,也已经跟她聊到最近看到一个电影。

虽然张红英一直都是嗯嗯的附和,忙于挣钱的她,哪里有时间去看什么电影呀。

她前后两辈子,看过的电影,就是小时候六一儿童节老师带队,去镇上看葫芦娃,看黑猫警长。什么爱情片,什么美国电影,哪里有那个闲情逸致哦!更何况后来镇上的电影院都拆了。

虽然张红英并没有说什么,张磊还是说的很高兴,兴致勃勃的。

又转过来一个路口后,张红英看到了正在往回走的沈建珍。

沈建珍挥挥手,张红英也慢慢抬起手,挥了挥。

沈建珍急匆匆走过来,拉住张红英上下打量:“阿英,可吓死我了,我还怕你走丢了。

我带你出来玩,如果把你丢了……”

张红英好笑:“你是不是一口气爬到山顶才想起来少了个人?”

沈建珍不好意思笑笑:“我也是第一次看红叶,有点太兴奋了。

对不起啊,阿英。我把你带出来,却把你忘在后脑勺了。”

张红英白她一眼:“上山就这一条路,你怕什么。而且还有张磊呢。我们刚好遇到了。还要感谢你这位同学带路。”

沈建珍这才看到那么大一个张磊在边上站着:“谢谢你啊,张磊。回去我请你吃饭。”

张红英亲耳听见,沈建珍已经应承出去很多顿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