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了,用大头针将布料固定在洋娃娃,不能扎得太紧或太松。如果是给真人做衣服,还要留出洗过之后缩水的一点尺寸。大头针沿着布料边缘或缝合线位置放置,以便于调整和修改。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折叠、拼接等方式调整布料的位置和形状,创造出所需的轮廓和细节。有时候需要反复尝试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当设计完成并确定了最终形状后,用标记笔在布料上标出关键点和线条。
李小芳经常骂:“只细*,读书的时候还帮忙做个饭割个草,去学裁缝回来,就天天捏着那块破布。也不知道做什么死腔。”
张红英心里想,小时候天天听见村里人喊女孩子细*,男孩子小棺材,不以为然。活过一世人 ,才知道他们骂的有多难听!谁家真心爱孩子的父母,会把生殖器挂嘴上骂人?
张红英学了一嘴坏话,提起哪个女人都说那只*。但是吴小红跟外人吵架也会骂,骂沈建珍从来不这么骂。沈建珍见人打招呼也是叫别人名字,不会说“你只*”来表示亲切,高兴。
当时李小芳后来对儿媳妇李秀琴,从来不敢称呼“那只*”,都是说,“我们秀琴”。
嗯,向沈建珍学习,先从改掉脏话开始。
张红英顶着李小芳的骂声,给洋娃娃做衣服,给洋娃娃模特试穿,观察实际效果,不停的修改,调整。
张红芳看到别提多高兴了。洋娃娃穿上了中国的衣服,变成中国娃娃了。
张红英还给洋娃娃做了很多衣服,张红芳拿到学校去炫耀,赢得一片羡慕,可把她美坏了。
李小芳知道了更生气:“有布给洋娃娃去做衣服,没布给老娘做一身。
张红英连忙安慰她:“妈,我在攒布给你做一件圆领衫。
这些布都太花了,给你你也穿不出去。”
李小芳收住嘀咕:“那做条裤头也好的。”
张红英耐心说道:“妈,师傅说了,这种一摸就噼里啪啦的衣服,不能贴身穿的。等有棉布我拼起来给你做条短裤。”
李小芳将信将疑看着她:“你师傅究竟能给你多少布?”
张红英就说,客人做衣服是要把剩下的布带回家的。细碎的布条他们都要拿回去做拖把。只有王师傅自己裁了做样品的衣服,布料才会有多的。王师傅自己只要大片的,特别细碎的布,或者颜色不好用的,才给张红英练手。
所以能给多少,张红英也是说不上的。
“哎呀,我的乖女,你妈能不能穿上新衣服,就全指望你了。”李小芳一下子转了脸色。
张红英笑,有好处了,帮干活了,就是乖女。稍微不顺心,就是细*。
前世的的确确是被环境影响了,啥也看不清。一辈子吃亏,那都是自己蠢的。
张红英为了避免口舌,到底在学艺一年后,攒够布,拼起来给李小芳做了件圆领衫。